芜湖单车网_芜湖自行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2|回复: 5

转载《自行车入门知识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1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我手上的资料全部来源于个个论坛,只为跟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原创者的支持,

怎样选购好的单车选择自行车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车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组成,三看组装技术好不好。将这三个因素科学地加以组合后,才能算是一辆好的自行车。
一、车架:

1.车架是什么?

  车架相当于人的骨架、有了车架才能装上各种自行车零件。车架由铁、铝合金等材料组成、根据管材的长短构成的角度等影响整体自行车的特性。比如,直线骑行较好的自行车、易转的自行车、骑行舒畅的自行车等,决定这些因素的很多都来自于车架。

2.怎样才能算是好车架?

  轻、牢、弹性好等是车架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要看各个车架生产厂家的工艺。如设计的车架是否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特点来设计、焊接工艺是否成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车架的外观、强度和弹性。还有较重要的就是喷漆,好的车架喷漆均匀,而且喷3-4层的漆。别小看喷漆,好的喷漆可使自行车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车架来装车的话、就有可能生产出不能直线骑行或不易转弯的自行车,或很快就退的自行车。

3.车架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最多的是铁车架,但是,铁车架也分成铬钼钢、高强钢、普通钢等在铁中加入其它万分的车架,加入了这些其它成分后,可以做成比如较薄的管材,使得整体车架变轻。最近,在不减低强度的基础上,出现了采用铁以外的材料的车架,比如铝合金材料。以自行车比赛中有使用钛金属炭纤维材料的车架。

二、零件组成

1.什么是自行车零件

  装在车架上各种各样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刹车是为了让自行车安全停止;脚踏是为了将动力传到车轮等等、生产和销售这些零件的专门工厂称为自行车零件制造厂商、有名的零件厂商每年都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又提供给各大自行车制造厂商、然后出现在市场上。

2.怎样才是最好的自行车零件?
  简单的讲就是既轻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自行车骑起来才轻松、安全、方便。但是要达到所有的以上条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车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车价格的一个具体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够参加奥林匹克自行车比赛的零部件。不管是强度性能还是重量上都采用了最好的材料。

三、组装技术

1.组装技术
  好的零件如果组装不好,就会象既没经过建筑设计师经心设计,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建的房子一样,使您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它会倒塌。所以,如果你不想买了以后后悔,就应该了解这些知识。

2.自行车的舒适功能

A.变速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行车装有变速器是为了可以加快骑行速度,其实人能够发出的力最大只有0.4马力。变速器是为帮助人们将这最大马力轻松地发挥出来的工具而已。

B.变速器有什么好处?
  一般自行车都在城市内使用,城市内其实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时您骑车时会感到脚踏突然变沉,用眼睛无法判断的斜坡往往比较多。在此时,变速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有变速器的话,此时只要能换成较轻的齿轮即可轻松自如的骑行。当然,同样可使用在逆风的时候。

  变速器的优点还在于,它可帮助您在体力不佳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您的体力消耗。比如感冒时,体力消耗不能过大,所以如果您骑车时选择较轻的齿数比骑行时就会很轻松。还有女性身体不佳时、学生应试疲倦时、年纪较大者都可灵活地使用变速自行车。所以变速车的好处确实是太多了。

C.以前的变速系统需要微调整(现在也有一部分的变速车需要微调)、但随着SIS(SHIMANO INDEX SYSTEM)机能的开发成功,使得很多的自行车上都装配了SIS系统,变速时只要按动变速把即可随着“啪啪”的响声而完成变速,所以已经不用再担心如何操作了。

D.骑行时不知道现在在第几变速段?
  现在在变速把上都有数字显示器、只要看一下数字显示器即可,最新产品中还有采用了电脑液晶显示的FLIGHT DECK电子显示系统。此显示系统还可显示时间、平均速度、骑行总距离等17种的功能。

E.内变速和外变速
  在了解他们之前,有必要知道内变速和外变速的概念。简单的讲外变速是指将变速器装在自行车的外部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而内变速是指暗藏于后花鼓中的内藏式零件。

  外变速直接呈现于外部,直接接触外部空间。内变速却暗藏于内部,不直接接触外部空间。这样,外变由于设计的空间较大,变速的范围也较大,多用于山地车。但由于接触外界雨水、泥土、油污等,所以必须定期地清洗保养,而内变速就不用定期的保养,但内变速由于设计的空间有限,所以,变速的范围较有限,一般都用于在城市内骑行的轻便车为多。

F.为什么内变速车现在还未普及?
  国内市场由于消费者还未能体会到内变速的魅力,所以现阶段还未普遍,但在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内变速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在日本50%的自行车都是内变速车)。当然理由就是不用维修。最近的新产品中还有通过电脑感应和微型马达来自动进行变速的全自动内变速系统。

G.刹车很重要的零件
  刹车的好坏关系到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刹车力和刹车的制动时间是决定刹车好坏的主要因素,所以刹车制动性能好,所用操作力轻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市场有一种较普遍的罗拉式刹车,除在雨天也能象平时一样得到满意效果外,刹车时不会有噪音,并且不维修。

四、什么样的自行车最适合您呢?

  首先是看您骑自行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上班、上学、买东西的话使用一般的轻便车即可,最好是比较大的篮子,可放书包什么的。还有如有条件可买内变速的车或外变速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有斜坡或桥,您又觉得上坡、上桥得累很麻烦的话,您不应该选择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不是平坦的铺装道路时,您就应该选择较宽的轮胎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一天骑行的距离很长的话,您就应该选择带变速器且轮胎较窄的自行车。如果是短距离的话就应该选择轻便车。

  如果您所处的地方经常下雨,您就应该选择带挡泥板的自行车,如果夜间骑行机会较多的话,就应该选择带车灯的自行车等等。

  在自行车店往往有很多种的外观、颜色的自行车,所以,在您去自行车店前,最好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确定焉,然后再到自行车店去购买。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4:40
碟刹和V刹的区别(转帖)首先拍死的一个观点就是碟刹比V刹要好,要高档──似乎大部分对于运动自行车陌生新手往往认为碟刹一定比V刹要好, 我们听到过这样的话:“都2000多的车了,还没有碟刹”───这样的话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看看不论是国外的比赛还是国内的专业比赛,如果是晴天的比赛,V刹车还是占了大部分的,当然目前也有碟刹车增多的趋势,但是对于大部分休闲骑行和不参加业余级别比赛的车友的来说,V刹尤其是好些的V刹还是够用的,当然对于喜欢下坡,喜欢剧烈骑行,喜欢摆酷的车友碟刹还是合适的选择,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碟刹还是V刹的取舍本身我们还是建议顾客从使用的角度从自己的预算来选择更加合理一些。
1 先从设计上看看区别
碟刹是通过夹器(或者叫做卡钳)作用在固定在花鼓上的钢制盘片制动的;V刹是通过V刹夹器抱紧车圈来制动的,相对而言,车圈半径要比碟刹碟片半径大太多了,因此碟刹的制动力臂要小的多,因此理论上更加不容易抱死,抱死对于运动自行车的刹车要求来说是最基本的,但是不是越容易抱死越好--除非玩攀爬这样的要求立刻抱死的技巧性自行车运动。
1.1 重量
只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低价位的碟刹车要比V刹车车重800g到1kg左右,高档车差距要小些。单独列出重量,可以看出这对于骑行还是有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得不考虑。
2 工作特性上看区别
v刹的摩擦是橡胶混合物和车圈接触摩擦(一般说是铝合金车销工艺的边,低档的是抛磨的边,所谓的车边和抛边,车边的更好一些),一般制动效果还是很强劲的,除非在持续高速下坡,持续刹车,比如我们下到黄马岔路口的时候你用手摸一下车圈,也是非常烫,这样的温度下刹车的力道会有所减弱。温度越高,刹车效果也随之越下降得厉害。
碟刹是金属的盘片(一般是钢制的,高档的也有铝合金制的)和碟刹摩擦块儿之间摩擦来制动,这样的制动非常强劲了,和汽车和高档摩托车类似,特点是不受雨水和恶劣路况天气的影响, 因为碟刹摩擦块儿是金属烧结物,这样和钢片摩擦,即使是雨天,和有泥浆的情况下,工作情况依然良好,制动力下降虽然明显,但是要强于V刹的橡胶和铝合金车圈摩擦。还有就是因为碟刹盘片是钢制的,而且一般带孔,在持续下坡刹车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增加的衰减也比V刹车要好些。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5:25
车架产品导购小常识!车架产品导购小常识

『前言』

车架是一台车的灵魂,一个非常重要的零件,这个重要部件的错误配置,可让整太车子即使花费了很多的零件投资,也搞出的是一个很失败的作品,所以车架的尺寸类型选择正确至关重要。

『车架的尺寸问题』

车架的第一关键是它的尺寸一个车架必须符合一个车手的身高臂长等,才能称的上是真的合适。

太小的车架容易为了调整到合适高长度,而将立管坐杆搞的太长,从而让这些零件的强度风险更大,因为越长的暴露会导致越长的杆杠效应,摔车时坐杆在长杆杠作用下容易断裂弯曲,甚至是撬裂车架,而颠簸时太长的立管也可能断裂,并且这些太长的零件如“立管”容易导致重量的上升和钢性的下降,并且也会发生类似坐杆的问题,太长立管还容易导致把横重心过度位于前轮轴的前方,在下坡时容易有前翻的危险。

太大的车架也会产生一些反面的问题,比如立管太短的越野车会导致爬高角度坡时容易翘头,在580mm短横把时,车前轮动作过灵活,而不容易控制,坐杆放的太矮整体也不美观,并且尤其是越野车,在丘陵环境高低度变化大时重心不能更有效的调整前后的重心。

车架测量尺寸图解:


『车架的类型选择』

而选购车架的另一要点就是使用在不接近环境下不同的类型。

比如用于爬坡环境的公路或者山地车架,对车架的钢性,重量,都有很高要求,所以这种类型的车架,就必须有圆而坚固的立管和斜管,五通必须坚硬,重量必须相对的轻。

而用于平地的车架则需要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比如扁身水滴型的斜管和立管,车架的重量只要不是太重就好。

用于旅行的车架还需要考虑到车架对负重及舒适性的要求,所以车架不适合考虑太轻的,车架必须能装用于载重的后货架,车架最佳的材料选择可以是那些钢钛的车架,因为抗金属疲劳和弹性都相对的更好。

『车架的口径规格和其它零件的匹配问题』

选购车架另外一点就是口径,尤其是对于那些将旧车升级上来的,口径如果不配套将会导致许多旧零件不能使用。

首先口径中较复杂也不复杂的是前叉口径,大多数自行车使用两种口径的前叉,一种是28.6口径,这种口径的前叉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可配套28.6口径使用的普通碗组,或者是目前大多数的41,41.8,44口径的车架,而我们所有的山地车前叉和山地车车架都是采用这一口径规格。

公路车目前个别款式还在使用到25.4的细口径前叉,但是更多的产品已经也改成和山地车一样的28.6大口径了,如果原来的车怀疑是小口径的,那就必须测量后再确定购买什么样的车架了,测量的方法有条件时可以使用游标卡尺直接卡量前叉上管,如果没有游标卡尺,可以通过透明尺目测大概尺寸,因为25.4口径和28.6口径可以通过透明尺目测出大概的大小差异,所以也不困难。

前拨口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山地车前拨有28.6,31.8,34.9这3种口径,其中31.8和34.9是使用较多的,28.6在一些老式的钢钛车架上偶然有,铝车架因为管壁厚度大,一般难以做出这样的口径。另外某些如s-work的车架是采用下拉式前拨的,我们有配套的前拨,但是车架升级的用户如果选择错误可能原来的前拨就没有用了。

公路车也有山地车这三种口径的前拨,但是34.9除了我们目前碰到几款opeak车架是用到这个口径的,其它大多都是31.8口径,28.6口径也有很少的车架是使用的,公路车还有一种挂耳式前拨,这种前拨应用的车架现在也越来越多。另外公路车有三片式前拨和两片式前拨之分,三片式用到很少,但是可以向下兼容两片式牙盘进行变速,但是如果原来的车用三片式牙盘,那就必须一定使用三片式前拨了。

车架的坐杆和坐箍也是需要注意口径的配件,现在大多数车架都较统一在27.2的口径,个别老式钢架也会使用到一些不同的口径,比如大名铬钼钢车架使用较多26.6口径,而兰翎的钢架较多使用26.8和27.0口径坐杆,其它一些铝架则会有一些更奇怪的口径,如31.2,31.8等,口径可以用游标齿测量是最准确的,如果没有,那可以用直尺在立管的圆面正中进行侧量,不过需要比较仔细,因为如果不是在圆的中心,那就很可能导致尺寸有偏差。


山地车和公路车的后叉宽度是有区别的,通常山地车是135mm的后轴,而公路车使用130的后轴,但是这个标准是可以互相兼容的,我们自己的山地车架就一直是使用130轴长的花鼓,使用4年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而我早期的公路车也在使用lx的花鼓,但是一样很正常,不配套的轴长唯一的问题就是回在拆装车轮是要稍微的撑开车架或者旋紧快拆。

车架的中轴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通常我们销售的几乎所用车架都是采用日规中轴,个别进口车架,尤其是为了兼容cp套件的公路车,常会使用意规中轴,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结束语』

我们写这偏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给予大家挑选车架时有更正确的导向,也希望正准备采购车架的朋友能完整的看它。

由于篇幅较大,难免可能有不完美及错误之处,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在发现不完美之处后留贴及指出,这样我们将慢慢探讨,共同完善这篇文章,让它成为给新手们更准确帮助的好文章。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6:07
自行车日常保养七个小窍门1.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各部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以防零件松动脱落,滑动部位应定期注入适量机油,以保持其润滑。

  2.车辆被雨水淋湿或受潮后,电镀零件应及时擦干拭净,再涂上一层中性油(如家用缝纫机油),以防生锈。

  3.涂罩光漆的零件不可抹油揩擦,以免损伤漆膜,使其失去光泽。

  4.自行车内外胎及刹车橡皮都是橡胶制品,应避免接触机油、煤油等油类制品,以防橡胶老化变质。新车胎要打足气。平时车胎打气要适当,打气不足,外胎易折裂;打气太足,易伤车胎和零件。正确的做法是:前胎应少打气,后胎宜多打气。冷天应打足气,热天打气不宜太足。

  5.自行车载重要适量。普通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20公斤;载重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70公斤,由于前轮按设计只承受全车40%的重量,因此不要在前叉上挂重物。

  6.骑车速度要适当。起动不要过猛,遇到不平的路面要慢速行驶。

  7.自行车不用时,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免锈蚀;同时,车胎要打足气,以免车胎被长时间挤压而裂开或变形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6:39
骑自行车的必备装备有哪些骑自行车饱览名山大川、乡村田野、泥泞小路,放飞我们的心情,这就是你渴望的,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徜徉在林荫大道、每一片土地,正因为你跋山涉水的旅途,在你车轮的转动下,带动你前进。

自行车是机械零件的组合,车轮面对的是道路,在你的旅途中也一定会出现抛锚,比如车胎扎了,链条断了,闸线断了。。。,这些现象并不会一定会出现在你的身上,这毕竟是意外,但是万一出现,就会影响你美妙的骑行,然而对于看完这篇文章后,准备充足的你,又怎么会被这样的意外事情难倒呢?

自行车毕竟是机械零件的组合,轮胎也是要时时刻刻的面对各式各样的路况,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自行车工具会成为我们在骑行中最得力的帮手。

现在市场上可以供我们选择的工具有很多,工具的使用,对于外出旅行来说,它的目的当然就是以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便利、功能多样化为目的设计的。我们可以看到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工具和装备,好!我们就在他们的阵列中来一次大检阅吧。

我们的旅行要求的是必备,而且携带的工具数量越少、重量越轻才是最好的。那么哪些工具才是公路自行车旅行外出的必备工具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1、备用内胎:一个或两个适合你自行车使用的内胎

2、翘胎棒:一般是两根,可以帮助你把外胎扒下来,换上备用的内胎

3、冷补胶片:至少带上五个,这是一种不用打磨、剪切的产品,快捷使用

4、冷补胶水:把你内胎上的伤痕不平的得力帮手

5、打磨片:打磨你的内胎,使它符合粘接条件

6、便携气筒:让你的车轮在跌倒的时候重新站起来

7、截链器:在你掉链子的时候,可以帮助你继续前进

8、组合工具:它是个多功能的利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我们按照上述的八种工具来详细的说明一下,先来说说备用内胎,在你扎胎的时候,你没有备用内胎,那么你只能是不好现在被扎的内胎,然后继续前进,如果你使用备用轮胎你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体力,换下被扎的内胎,留到你回家或者是夜间住宿的地方修补,当然如果你很不幸的话,遇到第二次、第三次扎胎,你就要在路上来修补它们了。备用内胎在选用的时候,你需要注意它的规格是否符合你的自行车,气嘴是否可以符合你的便携气筒,不同规格的车轮、外胎会有不同规格的内胎来和它相兼容,只要你按照你自己的自行车内胎来购买,那就不会有错了。气嘴的选择上,在其形式上,有三种,一种是法式的,第二种是英式的,这种形式的气嘴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的自行车都是这样的气嘴,配备橡胶的气门芯,另一种是美式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车嘴,不同的气嘴配备不同的车轮、不同的气筒,所以你要选择的气嘴形式也要和你的车轮相符合。再有就是气嘴的长度,因为不同的车轮,车圈的高度是不同的,这也就需要配备不同长度的气嘴。一般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内胎主要是台湾的正新和建大轮胎,当然还有米其林这样的国外品牌。只要选择到可以符合你自己使用的内胎就完全可以了。

翘胎棒,为什么是两个呢?因为在你扒外胎的时候,外胎和轮圈的边缘结合得很紧密,需要用其中一个把外胎翘开固定,下一步再用另一根来继续后面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顺利、轻松的将外胎扒下来了。翘胎棒,一般来说,其材质优工程塑料、金属(钢)两种,工程塑料的优点是重量轻,缺点是没有金属的力量大;钢制的翘胎棒,自然是重一些,但是从力量的角度来看,更占优。翘胎棒的作用是独立的,后面的内容会介绍一种可以替代它的。

冷补胶片,这种胶片是用于冷补的粘结,所以叫它冷补胶片,这是一种厂家处理完善的产品,你可以不用打磨它,因为它是干净的,不需要再打磨,它的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保护纸,起到隔离的作用,在你使用它之前,这张纸是用来隔离其它异物的,在你使用之后,你不要撕开它,因为它可以很有效的隔离冷补胶片和外胎衬里之间的粘合的。第二层就是冷补胶片自身了,它在隔离层的保护之下保持自身的清洁,本身也是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第三层,锡纸,和第一层的保护纸一样,其作用也是隔离、保护冷补胶片,使用的时候,当你在准备粘结的时候,将这一层的锡纸轻轻的撕掉就可以了。

冷补胶水,用来粘结你的冷补胶片和打磨好伤处的内胎,一般都是在你购买盒装冷补胶片的时候,盒子里面附带的,在你使用完之后,也可以单独购买,一般都是铝制管状结构,携带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过分的挤压,如果出现泄漏可是糟糕的事情。使用的时候,根据打磨的面积大小挤出适量的胶水,然后用干净的手指将其抹匀,等待晾干之后,即可将冷补胶片的第三层锡纸撕掉,将其均匀的粘结在内胎的伤处。

打磨片,作用就是将你的内胎伤处打磨到适于粘结的程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粗砂纸,另一种是钢制的,当然为了使用更加方便,你可以选择自制,把钢制的打磨片固定在某一个得手的物体上,例如:木头块。

便携气筒,虽然是便携的,但是只要使用得当,也完全可以胜任充足气的工作。便携气筒一般都具有全兼容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对付美式和法式气嘴,他们的转换形式有推拉式和拆换式,常见品牌有法国的Zefal和德国的Sigma。材质主要是在气筒筒身上,有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两种。充气方式上,有脚踩式和手揣式,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便携气筒的固定方式,多为水壶架侧面安装配套管夹,也有直接固定在车架上,最新款的还有使用橡胶带捆扎固定的。

截链器,作用是可以拆开你的链条,当然也可以安装。选择的关键在于顶针,因为使用的时候,顶针承受的力量很大,需要具备足够的硬度、韧性,一般的选择会有台湾LIFU、日本SHIMANO、美国PARKTOOL。

组合工具,这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将很多的小工具功能都集为一身,大大的减少了繁琐性,更加便于携带,所以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它集合了常见尺寸的内六角扳手,一字、十字改锥,小尺寸扳手,辐条扳手,翘胎棒,更有甚者,提供了截链器功能。

好了,有了这些方便、上手的工具,我们的旅行就会顺畅无阻了,心里面是不是感觉到更踏实了呢?当然在你上路之前,最好先熟悉它、使用它,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我们已经把车武装好了,人呢?我们自己也要武装起来,好!马上就来。

骑行活动首要是保证安全,所以第一个就是头盔,选择一个合适你的头盔,可以使你变得更帅,怎样才是适合的?带上去头盔的盔沿在你前额的眉心处,头盔不会在你的头上转圈,不会前后左右的旷动,不会有夹紧的感觉,而是轻松自然的保护你的头部,透气性能自然也不能忽视,气孔越多,透气性能也会越好,但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这不是定则,因为有的头盔虽然透气孔不多,但是气透气性能在设计上一样可以达到。头盔是保证人体安全的第一装备,所以正规厂家的头盔都会有相应的标准认证标识,例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或Snell基金会,通常还会有一些国际、国家或地区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标识。

骑行服装,其作用是帮助你排汗,使你的身体感觉到干爽,从夏季服装来说,一般都是短袖的类似于T恤的上衣和短裤组成,材料多为聚酯(Polyester),也会有一些大公司的专利材料,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莱卡(LYCRA),COOLMAX等,衣服多为紧身,目的是减少风阻,减少和自行车剐蹭。上衣为骑行考虑前面比后面短,后面还会有三个储物兜,可以存放重量不大的物品,非常方便。你可以在骑行的过程中就可以用手自由取放物品了。短裤,都会有垫裆,增加骑行的舒适程度。

水壶,这可是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怎么能缺少它呢?一般水壶的容量有600、750、900毫升这样几个,如果你的自行车可以安装两个水壶,那就再好不过了。水壶嘴的设计也是专门为骑行准备的,可以保证你很方便的在骑行过程中,取出水壶,喝水的时候,只要一只手和嘴的配合动作就可以了。记住!骑行中喝水的时候不要妨碍你的视线。

眼镜,用于自行车的眼镜,必须符合防紫外线、不破碎、透气性能佳、贴脸设计的条件,防紫外线一般都是标准的UV400,不破碎是要求在受到撞击的时候,不会伤害到人体,透气性能佳是为了保持你的视线清晰,贴脸设计是为了防止异物进入你的眼睛。

手套,提高你骑行中手部的舒适程度,在摔车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护手部的作用。夏季使用的是短指,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你的自行车。

车座包,前面说的必备工具出了气筒都可以放进去,当然如果包的容量够的话,还可以装其它的物品。

骑行外出所必需的工具和装备已经大致的介绍完了,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你骑行安全和顺畅旅行的物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挑选,更可以选择其它自己需要的装备或工具,因为它们都是你的好帮手。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8:02
自行车长途旅行准备...这里所说的长途自行车旅行是指里程不少于1,000公里,或时间上不少于一个星期。在进行自行车长途骑行前应该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一、选车。最好是27英寸的平把全地貌车,这是专为长途自行车旅行设计的。该车前后均有车架,21-27速,可载重150公斤(含骑行者体重),且车胎可根据路面、载重情况自选,从1.25-1.5(指粗细)都有。这类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只是私人手里有从国外带回来的。可替代全地貌车的是山地车型中的一种(它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长途旅行的问题):26英寸,21-27速,可载重120-150公斤,车胎从1.5-1.75之间任选,有后架,可加装前架,水壶架有3个(当然还可加)。如果你要走的是柏油公路,也可用一般弯把27英寸细纹旅行车,车带宽度为1.25,有后架,骑上它很轻快,适合载物不多的长途旅行。
  二、调车。一般自行车旅行是边骑边看,自由自在,速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便、舒适。按这个要求调车。车座:以骑行者的腋部放在车座中间,用手去摸轮盘轴心部,以摸到为准,这就是骑行者正确的车座高度。车把与车座在同一水平面上为好,高低在半寸之间。检查一下传动是否连惯,前后制动是否灵敏。可在前后带内胎里放一些补漏液,如有漏气,要检查并拔除刺入物,将破孔朝地,充足气就可以自动补带。还有一个办法,是在内带与外带之间放一条较厚的帆布。我92年春放的一帆布,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这些工作做好了,这辆车就不会在路上给你添麻烦了。
  三、工具。只要你在旅行前准备得充分,车也调整正确,那么在路上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为防万一,还应带一些与你选用的自行车相配的工具及零件。如剪刀、小木锉、多用搬手、旅行气筒(可架车上)、胶水、剪锉好的小块胶皮,内带、外带各一条,以备应急。
    四、服装。一般长途自行车旅行多选择夏天,那最好选用短装骑行服,它的优点是紧身,不额外增加阻力。骑行裤内有真皮垫,或仿真皮垫,防磨、透气。如果是雨季,当然少不了防雨设备。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骑行服是既保温又挡风还防雨,最适合去气候多变的地区,当然价格较昂贵。如果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也可穿高弹力的平滑短裤。直接与身体接触,里面不要再穿任何服装。最好在常磨的部位,涂一些凡士林之类的油。如遇天冷,可在胸内衬一两张报纸,保温效果极佳。为了防风和小飞虫,还要戴上骑行眼镜。无色的,适用于阴天;有色的,可防阳光直射;还有浅黄色的,是为夜间设计的。头盔,有些外国人喜欢在旅行时戴它,以防出交通事故。其实自行车小帽更实用,更舒服,经济实惠。骑行手套是为了防滑防磨,这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脚套除了能帮助你有一个正确的放脚姿式外,它还可以帮你节省体力。当然不会用或者用不习惯者不如不用,不然会造成紧张,反而不安全了。
  五、骑行。上述可称为硬体,骑行是软体,所以掌握正确的骑行技术很重要。掌握骑行速度,以鼻吸鼻呼为准备。在乾燥地区旅行,可在鼻腔内适量涂一些凡士林油,可避免鼻腔乾燥,保障呼吸顺畅。如果需要用口呼吸,那么就是强度大了,或是累了。这时应当减速,调整变速器。上坡下坡时,使用变速器不要一下变好几个档位(常见不太会用变速器者常这么用),这样会一下不适应,更累。下坡可放松一下身体,溜下来。如果太陡,速度过快,用后闸制动减速。不是紧急情况,不要一下把闸抱死,不然外带损失很大。最后,在做长途自行车旅行之前,最好利用节假日做些一两日之内的短途自行车旅行,以便逐步适应。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8:40
如何骑自行车骑乘姿势
     自行车是一种人力车,它的行进速度除了车子本身性能的影响因素外,人的体能也是另一主要决定自行车行驶速度的要素。然而骑自行车真的只要体力好就可以骑得快吗?也许一个体能好的骑士可能会骑输一个体能比他稍差的人,发生此种状况有一种可能就是骑乘姿势的问题。任何运动中姿势都是运动表现好坏的主要因素,在自行车运动中,没有正确的骑乘姿势,就几乎不可能会有太好的成绩。以下就自行车骑乘姿势的调整作逐一的介绍。
一、坐垫高度
     坐垫的高度影响着脚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垫高,使得踩踏回转时腿部肌肉无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无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如果坐垫高度过高,则同样会减低踩踏的施力,同时由于踩踏时肌肉过度伸展,还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运动伤害。以下公式可作为决定坐垫高度的参考:
跨下长×0.885=大齿盘中轴至坐垫上缘的长度(沿立管测量)
     以公式算出来的坐垫高,因个人的踩踏习惯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调整,大约可上下调整一公分的差距。
二、坐垫前后位置
     骑乘自行车运动时除了双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还有一个影响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时双脚前伸的幅度。坐垫位置偏后会造成脚部过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回转顺畅度变差且力量减弱,若是坐垫位置过于偏前,则会造成大腿无法自然向前伸展而减低踩踏效率。决定坐垫前后的方法是,坐上坐垫,脚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转至曲柄与地面水平,将脚姆趾根部的关节骨调整于踏板轴上方,此时从侧面看膝盖前缘向下的垂直线应该与踏板轴呈一直线,此时您的臀部与脚部处于最佳的相关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盖偏后则将坐垫向前调整,膝盖偏前则将坐垫向后调整。
三、把手与坐垫高低差
     一般人常会直觉的认为骑车弯腰驼背会腰酸背痛骑得更累,可是偏偏每个选手都是弯腰驼背的骑车,难道他们都不会腰酸背痛吗?显然一般人的想法错了,要不然难道选手都疯了不成?我们作个实验,您现在站直上身用力以脚向下蹬地面,跟你弯下腰用力以脚蹬地面,你将会发现弯下腰蹬踏的力量远大于站直上身时蹬踏的力量。同样的骑自行车的踩踏也是一样,弯下腰要比坐直身驱来的更有力踩踏,但这里所谓的弯腰并不是真的去弯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与骨盆连接处作为弯曲点,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车骑乘上能造成此种姿势的方法就在于坐垫位置高于把手。
     当车架的尺寸符合骑乘者的身裁时,坐垫与把手上缘的高低差距最小以四公分为起跳点,身高越高手越长的骑乘者,坐垫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如果坐垫把手高低差小于四公分表示车架对于骑乘者太大,若是坐垫把手高低差过份的大(例如坐垫拉得超高)就表示车架对骑乘者太小了。至于坐垫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适,通常是以骑乘者身体的协调感及舒适感为准。通常刚开始骑乘者的坐垫把手高低差不会太大,随着骑乘者经验的累积,骑乘姿势会越来越像选手而达到一较佳的坐垫把手高低差。
如何踩踏
     乍看之下「如何踩踏」这会是甚么问题!难道有人骑自行车不知如何踩踏吗?从自行车「运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大部分的自行车骑乘者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踩踏踏板的,这其间的差别就在所谓的「有效率」。 踩踏板跟有效率的踩踏板是很不一样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让自行车能够前进,而有效率的踩踏板是要能维持运动时的高速,甚且能随时作出攻击式的加速,或是对行进集团突如其来的加速作出跟进的反应。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就在踩踏的转速(rpm 每分钟回转数)。其实自行车前进的动能都是来自踩踏的转速,就像汽车的引擎转速一样,必须在一定的转速以上才能发挥马力的输出,而骑自行车发挥马力的踩踏转速于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钟90~120 转,在爬坡路段则是每分钟70~80转。不论在甚么路段,转速不足时就无法输出足够的动能,此时自行车骑起来会有拖重感,怎么骑都骑不快,爬坡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来。但是若是骑乘时转速过快,则会有浪费力气在拼命转动双脚的感觉,很容易喘不过气来,也很容易脚酸。因此练习自己的踩踏转速就成了自行车运动的首要练习项目。
如何变速及安全骑乘 单车安全骑乘
     许多人常抱怨,道路汽机车太多、不安全不适合单车骑乘。其实就算将整条公路划为自行车专用道,就成了单车骑乘的天堂了吗?其实未必,一条单车专用道并不能保证单车骑士不会彼此相撞、不会自己摔倒。如果感觉危险就骑慢一点,如果车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会有问题。
     基本上道路不会威胁用路人,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险的来源。对单车骑士而言,当我们抱怨汽机车所带来的危险时,我们自己是否也制造了自身的危险呢!这其中关键就在于单车安全骑乘习惯的养成。单车安全骑乘,可分为尊重路权的骑乘习惯与安全的骑乘技术两部份来说明:
尊重路权的骑乘习惯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权在其中行进。只要不妨碍其他的用路人,我们可以在北宜公路上开汽车、骑单车、驾牛车、骑马、跑步或走路。要让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顺畅行进的关键,就在于尊重彼此的用路权。速度慢的不应该挡路,速度快的也不应该压迫速度慢的。
1.靠路边骑乘:
     靠路边骑乘是单车安全骑乘的第一守则,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路上的所有车辆的速度都比单车快,如果单车占据了车道,那么也就无怪乎其他动力车辆对单车不客气了。在实际经验中,许多单车骑士在风景迷人的路段,在上坡疲累时,在下坡忘我时,都会不知不觉的骑向路中央。因此,建议单车骑士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挡了别人的路。
2.注意后方来车:
     单车与汽车、机车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静,后方有来车,在一百公尺外就可以听到。如果明明有车辆从后面接近,你还没听到,没有尽量骑得靠边一些,那么出了什么状况,自己也得负些责任。
     另外在你必须偏离现行直线,像是转弯或闪避前方障碍物时,切记一定要回头看看后面是否有来车。因为,所有的车都比你快,如果你突然偏离行进路线或是转弯,后方距离近的车辆可能反应不及而撞上你,这就很难说别人有什么过错了。
3.表明你的行进动向:
     就像开车须打方向灯一样,你也应该让其他的车辆知道你的行进意图。适当的手势,可以让他人知道是否应该减速礼让你的行路权。
4.注意力分配前30~40%后70%~60%
     从前三项骑乘技术的描述,您应该了解,为什么骑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后70~60%了。
安全的骑乘技术
     安全的骑乘技术是指,骑乘者本身应具备之影响行车安全的单车操控技能。这牵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个人行车的安全。
1.双手同时煞车:
煞车时如果只煞后煞,制动效果会不够,在速度快时会撇轮;若是只煞前煞则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车,唯有双手同时煞车才能发挥适当的煞车效果。
2.适当的煞车距离:
了解您爱车的煞车性能,不要太晚煞车以免撞击;即使是煞车效果好到锁死车轮,你还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会使车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点煞方式煞车一路下滑。
3.下坡时身体重心后移:
下坡时身体重心后移可增加下坡的稳定性。
4.过弯时脚部的压车:
过弯时为了增加平衡,左弯时应左脚在上右脚在下,右弯时应右脚在上左脚在下,以脚部的压车动作来增加过弯的稳定性。
5.适当的档位选择:
单车的速度档位是为了克服地形起伏而设计的,在上坡时应提早变至低速档,以免当上坡踩踏不动时造成摔倒。下坡应采用高速档,以免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因档位过轻踩踏而空转造成失去平衡。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29:34
长途自行车旅行指南这里所说的长途自行车旅行是指里程不少于1000公里,或时间上不少于一个星期。在进行自行车长途骑行前应该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硬件方面要作到以下几点:选一辆好车;作好必要的调试;准备好常用工具;带足合适的服装和必需品。其次就是骑行技术方面的事了。

  一、选车。最好是27英寸的平把全地貌车,这是专为长途自行车旅行设计的。该车前后均有车架,21速,可载重150公斤(含骑行者体重),且车带可根据路面、载重情况自选,从1.25—1.50(指粗细)都有。这类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只是私人手里有从国外带回来的。可替代全地貌车的是山地车型中的一种(它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长途旅行的问题):26英寸,21速,可载重120—150公斤,车带从1.50—1.75之间任选,有后架,可加装前架,水壶架有3个(当然还可加)。如果你要走的是柏油公路,也可用一般弯把27英寸细纹旅行车,车带宽度为1.25,有后架,骑上它很轻快,适合载物不多的长途旅行。

  二、调车。一般自行车旅行是边骑边看,自由自在,速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便、舒适。按这个要求调车。车座:以骑行者的腋部放在车座中间,用手去摸轮盘轴心部,以摸到为准,这就是骑行者正确的车座高度。车把与车座在同一水平面上为好,高低在半寸之间。检查一下传动是否连惯,前后制动是否灵敏。可在前后带内胎里放一些补漏液,如有漏气,要检查并拔除刺入物,将破孔朝地,充足气就可以自动补带。还有一个办法,是在内带与外带之间放一条较厚的帆布。我92年春放的一帆布,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这些工作做好了,这辆车就不会在路上给你添麻烦了。

  三、工具。只要你在旅行前准备得充分,车也调整正确,那么在路上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为防万一,还应带一些与你选用的自行车相配的工具及零件。如剪刀、小木锉、多用搬手、旅行气筒(可架车上)、胶水、剪锉好的小块胶皮,内带、外带各一条,以备应急。

  四、服装。一般长途自行车旅行多选择夏天,那最好选用短装骑行服,它的优点是紧身,不额外增加阻力。骑行裤内有真皮垫,或仿真皮垫,防磨、透气。如果是雨季,当然少不了防雨设备。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骑行服是既保温又挡风还防雨,最适合去气候多变的地区,当然价格较昂贵。如果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也可穿高弹力的平滑短裤。直接与身体接触,里面不要再穿任何服装。最好在常磨的部位,涂一些凡士林之类的油。如遇天冷,可在胸内衬一两张报纸,保温效果极佳。为了防风和小飞虫,还要戴上骑行眼镜。无色的,适用于阴天;有色的,可防阳光直射;还有浅黄色的,是为夜间设计的。头盔,有些外国人喜欢在旅行时戴它,以防出交通事故。其实自行车小帽更实用,更舒服,经济实惠。骑行手套是为了防滑防磨,这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脚套除了能帮助你有一个正确的放脚姿式外,它还可以帮你节省体力。当然不会用或者用不习惯者不如不用,不然会造成紧张,反而不安全了。

  五、骑行。上述可称为硬件,骑行是软件,所以掌握正确的骑行技术很重要。掌握骑行速度,以鼻吸鼻呼为准备。在干燥地区旅行,可在鼻腔内适量涂一些凡士林油,可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如果需要用口呼吸,那么就是强度大了,或是累了。这时应当减速,调整变速器。上坡下坡时,使用变速器不要一下变好几个档位(常见不太会用变速器者常这么用),这样会一下不适应,更累。下坡可放松一下身体,溜下来。如果太陡,速度过快,用后闸制动减速。不是紧急情况,不要一下把闸抱死,不然外带损失很大。最后,在做长途自行车旅行之前,最好利用节假日做些一两日之内的短途自行车旅行,以便逐步适应。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0:11
自行车旅游的技巧1活用上半身
踩蹬时从握着握把的手至踩蹬的脚,要用全身的肌肉(在感觉上)。坐着踩蹬时手要支持着上半身不动。站立姿势踩蹬时,握把要拉向身边踩蹬。
2齿轮比要经常更换
保持一定的速度、变速是有放率而不容易疲累的方法。遇到迎风时、上坡时速度自然会降低。要时常更换齿轮比,保持一定的转速。有24、27变速,何必不用它呢!根据骑行路线的状况的变化,应该时时变更转速。停车以前把后齿轮更换成大的,起跑时较容易。
3转速要轻快
假若想保持一定的速度骑行,用较重的齿轮比来转,或者轻快地转,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保护膝盖,避免疲累聚积下来,应该采取以轻的齿轮比来提升旋转数的方法。旋转数高的话,促进脚的血液循环,乳酸不会聚积下来。
有效率而不容易疲累的骑行的旋转速和力距的组合,各人各异。不能够一概而论70rpm(1分钟旋转70次),或者80rpm好。应该根据体力、技术、经验适当选择轻快的转速。
4利用各部位的肌肉
踩蹬时用股关节、膝关节、脚脖子的延伸肌肉。使用延伸肌肉之外,也要使用弯曲肌肉,这样做的结果,不用花很大力气也能够产生较大的功率。也就是说,股关节(腰),膝、脚脖子的弯曲肌肉也要用。这些部位的肌肉平时很少活动的,利用它们来产生较大功率。
同样的转速,假若把负荷分散在各部位的肌肉,骑行起来不容易疲累。
踩蹬熟练后用锁扣脚蹬练习,把脚固定在脚蹬上,开始时有些害怕,习惯后很容易使用的。

途中如遇到臀部、腰、手脖子、膝盖、肌肉痛的情况下:

1臀部痛
第一次参加自行车旅行时感到最痛的部位应该是臀部。上半身的体重放在小小的鞍座上,再加上从地面传来的振动,很自然会痛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几个,供车友们参考。
穿上有软垫的裤子。
合适的鞍座各人各异,有些人喜欢大而软的、有些人喜欢后部分开的,最好试一试各种形状的鞍座。上半身有时候离开鞍座,让臀部放松一下,站在脚蹬上看看远方的风景吧。
2腰痛
自行车旅行时,上半身一般采取前倾斜的姿势,这样会减少空气的阻力。腰周边的肌肉支持着倾斜的姿势,很容易疲累的,有时候站立姿势来减少腰部的负荷,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锻炼腰周边的腹肌、背部的肌肉后腰痛会减轻的。有些人自行车旅行时背着袋,或者挂着袋,这些也会增加腰部的负荷,袋类尽量放在自行车上。
3手脖子痛
向前倾斜的姿势,手腕也支持着部分体重,因此手腕也会感到痛疼。有时候起上半身,甩一下手腕,促进手腕的血液循环。
地面传来的振动也会引起手脖子痛。握手把不要太用力,轻轻地握,好像用手玩着握把般轻松地握住。有软垫的手套能吸收部分地面的传来的振动。
4膝盖痛
齿轮比太重了!不但是膝盖痛,也会损伤膝盖。必需采用轻快的踩蹬。
5肌肉痛
骑行后没有做简单的放松肌肉的活动,第二天肌肉很酸痛的,结束骑行后必需进行放松动作,这是体育运动者都懂得的常识。拉伸肌肉、大腿肚子的肌肉也要放松等。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1:31
碟刹的知识行车剎车由鼓式、轮圈式到碟剎式,与时俱进。碟剎的使用愈来愈普及,而剎车这种安全、保命装置,没有失败的权利。我们意在认识碟剎,不在论断、区别好坏。选择及采用何种系统,应是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骑乘方式、需求、预算等的衡量,各取所需,各有所用。
机械式或油压式Mechanic or Hydraulic (Actuated)
依剎车作动的方式区分,或说以作动剎车片夹持碟盘的介质来分,一是剎车线,一是油。
机械式碟剎,靠剎车线的拉力让卡钳内的剎车片磨擦并夹住碟盘,产生剎车效果。油压式,以油液为介质,拉剎车把乃作动里面的活塞压缩油液,压力从油管直通卡钳,从而推动卡钳内的活塞,带动剎车片夹持碟盘。机械式碟剎有其兼容上的便利性,一般的V型剎车把就可以通用。油压碟剎的剎车把、油管及卡钳是完整配合的一组产品,自然和传统缆线作动的剎车没有共通的交集。有些碟剎厂商设计了半机械、半油压碟剎(semi-hydraulic),这个中间路线产品维持油压卡钳,依旧靠缆线拉力,但作动的是在卡钳部位的压缩活塞。油压碟剎好处在于剎车输出力道是人手部施力的好几倍,属于四两拨千斤型的敏锐的剎车力道。密封属性,低保养度。油压碟剎在汽机车上的运用十分成熟,到了吹毛求疵的自行车,却牵涉许多技术难题,看似简单的自行车,其实不好搞定。不过,油压碟剎的剎车把上有储油壶(reservoir),所以体积比较大,在许多零件寸土必争的车把手上争地盘,要注意和STI类的变速拉柄,及Grip shifting旋转式变速手把的兼容性问题。传统的轮圈剎车也有油压式的,猜猜看?Magura HS11、33、66就是。 而靠缆线拉动机械原理的碟剎,可能会因线本身的长度、弹性,和外壳磨擦等种种因素,而流失了剎车力道。遇上潮湿、下雨天,剎车常常伴随着尖叫声,有些车友的背脊会痒起来。
TIPS:有些人习惯把车子两轮朝天倒放,若是装油压碟剎,油壶内的空气、瓦斯可能跑到油管里去,影响剎车力道。养成骑车前试剎车的习惯。
开放式或封闭式系统 Open or Closed system
油压碟剎内部构造争论比较多,从开放和封闭式系统谈起,最大的重点在─油会热胀冷缩!
油压系统碟剎,油若遇热,尤其是在大热天里持续剎车,膨胀得过头了,正好把剎车片往外推,可能就会磨到、拖拉,甚至咬死! 所谓开放式(油压)系统,针对油的热胀冷缩特性,特别在剎车把位置的油壶设计了一个油阀和预留空间,以容纳油热胀时增加的体积,还能让剎车油回流,以便补偿剎皮的磨耗。 而封闭式系统,剎车块和活塞及油隔绝,让油的热胀不会把剎车片向外推得太夸张,所以用的油得特别小心(一般会用矿物油)。剎车片会磨损,所以封闭式系统的碟剎,油壶都会有敏锐度的调整装置。
TIPS:油膨胀致卡钳咬死碟盘,自做主张地「放掉一些油就好了」,绝对不是解决之道,反而可能自讨剎车失灵的危险!送回车店体检一下比较稳当。
矿物油或DOT标准用油
Mineral oil or Dot-approved(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brake fluids
DOT-3或DOT-4是汽机车碟剎专用的剎车油,成份就是要克服热胀冷缩特性。剎车时磨擦产生的温度很高,可以让油沸腾、蒸发进而产生瓦斯。问题在于瓦斯比油容易压缩,这时拉动剎车把,压缩的只是瓦斯泡泡,根本推不动活塞/剎车片,以致剎车失效,或力道大失!而DOT-3及DOT-4的沸点比矿物油低,有毒、有腐蚀性,可以溶化烤漆,好处是会吸收水份,连油壶内的水蒸气都可以吃掉。油里面如果含有水份,沸点会降低。而Cannondale的Coda碟剎油,说是美国太空总署开发的特殊配方油,连火箭发射时的高温都不怕了,何况自行车剎车! Magura最早开始使用矿物油。它的成份很纯,虽无毒,却也不会吸收水分,洗不掉油漆。优点是用久了或着遇到高温,剎车力道不会有所减损。剎车油要定期更换,DOT油因为会吸收水分,一般建议一年换一次。矿物油不用那么快就换新,但一旦感到压感有点疲软时,先检查一下,也许到了该换油的时候了。
TIPS:说明书或油壶上通常会注明使用的油液,DIY族换油时,请千万不要把这两种油搞错了或混合着用。DOT油会腐蚀矿物油系统的油封,反之亦然。Hayes油压碟剎用的DOT油。Magura系统使用矿物油。
浮动式卡钳或固定式卡钳Floating Mounting or Fixed Caliper
碟剎卡钳有两种,一种固定得死死的,另一种卡钳装上车架或前叉后,却还可以活动,一般是横向滑移。在自行车碟剎发展过程里,形成两派理论。浮动式卡钳固定方式「可以横向滑移」的设计,和单边作动碟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息息相关。不过它有它的好处,比如说车架、前叉有公差问题,甚至连组座上的涂装的厚薄,都会影响碟盘和剎车片间的精准,所以常常依赖垫片(washer/spacer)来补救、校正。有些浮动式卡钳就特别强调具有校正碟盘及剎车块平行、平贴的效果,而且不用担心公差问题。
TIPS:车架及前叉的碟剎座的烤漆,一般在组装碟剎时都会锉刮掉,因为它的厚薄也会形成组装公差。不过请小心处理,以免伤到金属平整度,反而弄巧成拙。
单边作动或双边作动Single-sided or Dual Actuated
单边作动及双边作动、制动,不尽然单一存在于油压或机械式碟剎,但机械式碟剎多半为单边作动。单边作动,也就是只有一边活塞会外推剎车片施压、磨擦于碟盘,另一边的剎车片则以逸待劳地,等对面的弟兄把碟盘推过来,让两边都产生磨合作用。也因而出现了浮动式及固定式卡钳两派理论。 双边作动,自然是指卡钳内有两两相对的活塞,让剎车片从两边一起夹持碟盘。目前,碟剎卡钳的活塞数有1个(单边作动)、2个(一对)、4个(两对),最多到6个(三对),活塞数目不一定等于剎车片数目,因为有的是一边有两个活塞,却是一片长形剎车块;2个剎车块也不一定是双边夹持,因为可能是单边作动式。如Magura Gustav M就是单边作动,你看它的活塞、剎车片有几个?双边作动的机械式碟剎多半是台湾厂商的杰作,如RST、申劦、钟赢。但新面孔盈集公司,则做出了「单驱、双边夹持」的Winzip M1。
TIPS:简易测试:组好碟剎或购买组配碟剎的车子,车停好,手试拉剎把,眼睛盯着碟盘及剎车片,观察夹合情形,尤其是单边作动系统,碟盘被推折的距离是否太明显、是否偏摆?
金属或有机材质剎车片Metallic or Organic Pads
不同成份、材质的剎车片,有不同的磨擦系数。
有机材质剎车片由Kevlar混合玻璃纤维等制成,没有掺任何金属粉末。可以有很强的剎车力没错,但在高温和潮湿状况下,力道减损比含金属配方的剎车片剧烈。好处在于这种剎车片不会导热,比较不用担心油热膨胀效应,因此在封闭式油压系统使用,十分理想。而金属成份剎车片,大部分里面都含铜或铁粉末,比较耐磨,也比较不怕灰尘和泥巴影响剎车力。但是传热效果太好,自然适用于开放式油压系统。碟盘和内外剎车片之间,一般都强调要平行、相等间距,组装时也都会仔细校正,以达到两边同步、等力夹合的理想作动模式。这方面偏重双边作动卡钳原理。而有些浮动式卡钳单边作动式碟剎,碟盘是比较靠近固定的、非活动边的剎车片,甚至微微接触,车轮并非静空旋转,有磨擦声,也被指无形中减损车速。
TIPS:新碟剎的碟盘和剎车片之间必须有一段磨合期。有了新碟剎就想试试它的犀利性,有点危险。
碟盘Rotor or Disc
碟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受折磨,十足的苦情角色。材质多为不锈钢,有些厂商做铝合金碟盘,说散热效果比较好,也有人做钛及carbon的。碟盘必须搭配「碟剎花鼓」,一般传统轮圈剎车要换为碟剎,只有「整组」汰换,或是用特殊转接器。花鼓和碟盘的兼容性也许也要留意。标准碟盘有6个螺丝固定孔,早期有4孔式,现在的Cannondale Coda仍延用,意大利的formula也还有;英国的Hope则是5孔式,但也有随俗的通用6孔式。德国的Bees则非螺丝锁固,反而有点像「梅花牙」式或如棘轮式固定,只有自家花鼓堪用。碟盘的直径大小也未标准化,160mm最普遍,Hope有小到130及145mm的。原则上,愈激烈的骑乘使用的车种,碟盘愈大,因为剎车力道愈大,而且通常前大后小,要不就前后一样大。
TIPS:平时把碟盘上的尘土拂拭干净就好,讲究点用酒精擦拭;润滑保养时,碟盘避免沾上油,滑溜溜,不是剎车所希望的。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3:07
自行车硬件入门(包括单车组装的思路、自行车零件的等级划分、碟刹的知识、钢线长度计算器等等)这篇文章不错啊 早看到这样的就少走很多弯路了说
山地车主要用于山地越野,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享受颠簸起伏的快感,以及一种野性的征服感。它通常使用24or27段变速器,26的轮胎,15-18的车架,和带减震器的前*。
山地车,仅仅是个总称,凡是没有公路弯把的,没有小轮子小坐垫的车,老百姓都叫做山地车。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山地车也有许多区别,比如:有的前*是双肩,有的是单肩;有的用碟刹,有的用V刹;有的是硬车架,有的是全避震车架;再通俗点,有的车看起来很庞大,有的很纤巧……其实,他们都是山地车,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飞跃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前四种用于一般的骑行越野很容易,速降车因重量等因素,所以较困难。
这里重点写入门级别的第一种。

车架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

前*

前*是山地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哉~~”可见前*的重要性。
硬前*的山地车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都是带避震器的前*。全世界有几家厂的前*不错: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个厂的*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号*,而后两种较少见,且价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也接近2000元,新车友难以承受,买了也难以发挥其功效,是浪费。

下面介绍一下前*的介质种类:(感谢纠正)

⑴、弹簧*:最低档的*,没有阻尼。
特点:便宜, 300元就能买个不错的。

⑵、阻力胶:以阻力胶为介质,没有阻尼。
特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⑶、油簧*:以弹簧(coil)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最重,但是最结实。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怎么拆*换油可以参考→杨林←的帖子

Travel: 80mm with 100mm conversion included     行程:80-100mm可变换
Weight: 3.87 lb. (1.76 kg.)             重量:1.76KG
Spring: Single sided coil with Air Assist      弹跳系统:单边弹簧和气压援助
Damping: HC2                     阻尼系统:HC2
Adjust: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回弹调节系统:外部回弹调节
Lowers: One piece magnesium             下管:整块镁合金
Crown: Forged 6061 aluminum, black          顶材:铝、黑色
Steerer Tube: Butted aluminum            舵管:铝
Upper Tubes: Chromed steel 28mm           上管:铬合金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Upgrade: Over XC: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比较:比Pilot XC多了外部回弹调节器。Pilot XC也可以调节回弹速度,不过要拆开*子调节,比较麻烦。

Marzocchi-EXR PRO Air
Damping system:Dual Open bath SSV system      阻尼系统:双边气压SSV系统
Adjustability:Dual external preload adjuster    适应系统:双边外部预加负荷
Spring type:Air                   弹跳类型:气压
Travel:85,105,120mm                 行程:85,105,120mm
Steer tube:Steel                  舵管:钢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两个牌子的风格:美国人设计的RockShox有很多科技卖点,用起来更舒适;而意大利的Marzocchi更结实,这要看玩家具体的用途了。经常玩飞坠的朋友,建议用意大利的,而享乐型的中度越野者,适合用美国的。

制动系统:刹车、刹把、刹车线

制动系统:刹车、刹把、刹车线

山地车用两种刹车:V刹、碟刹,而普通的吊刹不常见。
V刹:力量很大,因为是*摩擦轮圈制动,所以轮圈一定要调整到位,且不容易形变。
碟刹:比起V刹,更不容易把轮胎抱死,高速行驶的时候,抱死很危险,会导致侧滑。
价格:碟刹的价格很贵,好点的都在千元左右,V刹400元能买相当好的了。
碟刹又分两种:油压碟刹和线拉碟刹,油压碟刹*油去压刹车片,获得巨大的刹车力,这种刹车在速降车上很常见;线拉碟刹*手指的力量去制动,其实用在XC上绰绰有余

传动系统:牙盘、中轴、链条、飞轮

传动系统:牙盘、中轴、链条、飞轮
中轴:有梅花孔中轴和方孔中轴两种,长度也有所不同,必须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盘购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链条:这个是个易耗品,断链条是经常的,骑长途的话,一定要带好备用的哟,免得在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车。

飞轮:这个要选择了,有8飞24速的,有9飞27速的。长期以来,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
档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实车手是不会把所有档用遍的,80%的时间只用一个档,但这个档一定是最适应车手蹬踏力度和频率的。由此可见,档数越多的变速系统,车手选择适合自己的档位就越精确。27速的比24速的多3个档,让车手有更多的选择。

变速系统:变速指拨、前拨、后拨、变速线

变速系统:变速指拨、前拨、后拨、变速线

变速器呢,国内最常见的两个牌子,一是喜马诺Shimano,二是SRAM。
喜马诺占领中国市场很多年,因为是日本牌子,不少愤青选择了抵制,而购买SRAM,新兴的SRAM在性价比上的确优越一些,比如SRAM-7.0变速系统就是针对Shimano-XT设计的,但是价格便宜一半,建议朋友们多参考参考。还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听说SRAM好象被美国公司收购了,这就麻烦了,看愤青们是抵制日货呢,还是抵制美货呢?或者不用变速器得了。或者用少见的意大利产的,要多付出2-3倍的价钱哟~~~爱国难做啊……
讨论SRAM 和Shimano,请参阅:
... dID=10&ID=15475

指拨:分两种,一是剪刀变速器,二是转把变速器,转把变速器变档时来得更快,有的人有钟爱剪刀变速器,因人而异了。Shimano的变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转把变速器很有名。
还有一种是联体手变,把指拨和刹车的闸把做成一体的了,这样的好处是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和美观,不足之处是,万一闸把坏了指拨没坏,还是得全部一起换。

车轮: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

车轮: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

车圈:山地车应选用双层圈。因为双层圈比单层圈更结实,更能经受恶劣地势对单车性能的考验。车圈又分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优点是抗纵向的冲击强,再大的强度也不会发生圆周变形,而横向的变形是很好调整的;刀圈还能减小空气阻力,适合业余车手和训练使用。缺点是重,不适合爬坡。工型圈抗横向的冲击能力强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钢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种横截面是扁的,能减少正面的风阻。

车轴:又称花鼓。用碟刹的朋友,应该选择碟刹车轴,因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轴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轴,如果以后想升级到碟刹,可先装碟刹轴。

车轴分为培林轴和珠档轴。建议买培林轴,滚珠坏了,可以更换。
什么叫培林轴,新手肯定不太懂。
培林是英语BEARING(轴承)的音译,培林轴其实就是轴承轴。还有一种轴,它比陪林轴承受更强的压力,叫珠档轴,Shimano的多半是珠档轴,这种轴如果珠档坏了的话,更换很麻烦,需要专业人事和专门的材料。而陪林轴中的轴承滚珠,是全世界统一型号的,到处都能买,用坏了换起来很方便。
培林轴中还有一种叫——滚针陪林,是用圆柱体代替球体作为传动的介质,优点是强度更大,润滑度稍有下降。一般用在中轴和腕足那里

外胎:内胎:

外胎:个人认为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骑手在特定路面对车的操控。不同的胎纹适应不同的路面。如下图:左边的胎纹平,右边的凸。
胎纹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尤其是最左边光头胎,适合城市里平整的水泥路。左二的细齿胎适合泥路。
胎纹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强

内胎:属于易耗品,随便弄一个,正新内胎.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3:43
单车组装的思路(本文尽量针对2K以内的山地车)

首先,低价位的组装车考虑的第一点不是绝对的轻量化,而是适用和耐用,同时我也相信同价位的组装车不一定就能做的更轻。(先寒一个,如果有车商肯定反驳这点。。。嘿嘿)一味做的比组装车零件高档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组装车的优势就是自选配件,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装配——
车架

组装车的第一步都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车架,车架的正确选择,首先奠定了这辆车子是否能够给骑手带来最佳的骑行姿势,这直接影响到车手的骑行。按照体重和身高,我们有很多很多可选的配件,一般体重大的人,不一定能够适用十分轻量化的车架,甚至BIGCAT的车架也有建议使用的重量。如果您超过90KG,那么DB3版本的BIGCAT可能和您无缘,但是相对重一些的其他车架您是可选的,即使重量稍重。这里的选择范围很大。其次是身高,不同的身高配置不同的车架,“不要为了车架而勉强自己适应车架”,这句话说得很好,组装车的车架选择范围从14寸到21寸都有,甚至还有更宽的选择,相对同价位的整车,一般不会给你配备那么多型号的车架,所以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去勉强自己适应车架的大小,其结果就是你的骑行姿势十分别扭,无法发挥你身体的潜力。另外,如果骑行的习惯也对车架有比较大的要求,如果是偏向平地并且地面比较平整的环境,那么一只轻量化的车架是不二之选,但是如果你挑战的路面是坎坷的,那么你需要的是一只相对有强度的车架。如果你喜欢骑行的时候猛飞乱跳的,那么你可能需要一直强度型车架,而非一只轻量化车架,适合1~2K之间预算的车架,基本还是有能够符合你需求的架型。

两个方案及其分析:

接下去考虑的东西比较复杂,我们以山地车为例,因为个人只用过半年的MERIDA的急速903,01款的车子。其后的3年全部都是玩山地车,所以对山地车比较熟悉。(不过个人的第一辆山地车总价和当时买903的价格一样,车子还轻了2KG。。。寒一个。。)从这里开始,我引入两个方案:A“配置均衡”、B“均衡配置”。


A:配置均衡,这个概念个人认为适应的下线是2500¥以上的车子,所谓均衡配置,就是车辆的各方面零件大约处于一个等级,而不存在较大的跨度:比如车辆上装备的零件大约在LX~XT一个级别,上下可以有所浮动。这种概念的配置以使用者的资金为基础,目的是追求更高的配置,但是相对来说,车子的单独配置不会很高(有钱人装车除外,你愿意用一大堆高端的零件是您的能耐,我们没有,所以考虑一些问题)


B:均衡配置,这个概念以个人的喜好为主,贯穿所有的车辆的配置,无论价位(用来骚B的车子例外)这种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得车辆更适合车手。这就比如一套普码的西装,虽然很多人都可以穿,但是效果不如量身定做的西装来得好。这里面牵涉的方面很多,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积累。对于高端车友来说,可以尽情享用,而中低端的车友,就需要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寻找性能相近,而某些性能又必须接近自己接受能力以及自己需求的零件了。这种方案配置出来的车子,可能公路车用上很高级的碳纤牙盘,却在用SORA的后拨,山地车可能用着XT的牙盘,却使用C050的前拨。但是这些都是完全依照车手的需求来决定的。这种配置甚至关系到车手的一些习惯。比如Lance的车子,他的座垫并不是最新款的,而是几年前他就已经用习惯的。2K以内的车辆,更适合使用这套方案,这也是我推荐的。


好,我们用B方案来装一辆2K以内的车子。

开始逐步分析。首先了解一下你的骑行需要,这里包括上文提到的骑行环境,你的骑行习惯,你的力量等等。不可否认的,2K以内装车相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追求能够比组装车的零件来得多高档,但是我们追求的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适合你的车辆。车架的的选择不赘述了。


构架之——前叉思路

我们来看构架中的另外一个部分——避震前叉。一般选择山地车的车友,分为两种,一类车友比较偏向越野,一类车友比较偏向平地。


这个时候,偏向越野的车友可以选择一些300元~400元等级的前叉,比如Tgs和RST,如果越野环境比较好,则可以选择钢叉和铝叉。如果后期有打算升级比较高端的避震,而眼下又必须使用一根避震,那么推荐选择RST的低端前叉,反应不错,价格在100~200之间。如果环境允许,用一根钢叉也是可以的。这就能够让你在后期的升级淘汰的过程中减少损失。同时可以把初期投资的价格控制在2000左右。


而偏向于平地的车友,完全可以考虑使用一根铝叉。如果投资不足,可以考虑使用钢叉,铝叉的价格在100左右,钢叉价格在30左右。当然,按照经验,铝叉的做工一般要比钢叉来得好。如果是经常爬山,那么钢叉是不二之选了。相对完全的平地,有些地面状况不好。那么您也可以选一只带有锁死功能的TGs(如果选这个,那么其他的配置就要相对降低)或者比较硬的避震前叉。一般推荐相对硬的避震,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而一些100多带有软硬调节的前叉也是不错的选择。MOZO的叉子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之一。

选择轮组的思路

然后我们再说另外一个大件——轮组。


2K以内的车子一般是没有什么成品轮组可以选择的。所以我们一般使用自编的轮组。如果考虑未来升级,那么第一次投资就必须准备好,使用便宜一些的花鼓,而且不要考虑使用8段(倒是可以用8段的手制),这样以后一次性升级带来的淘汰损失也能减小。如果第一次就打算用8段系统,那么你就选择一套8段的花鼓吧。不过我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你会发现,8段的花鼓可以支持9速的飞轮,这样未来升级,便宜的8段花鼓可能已经磨损殆尽了,即使是不准备换,到了一定时候,飞轮的损坏或者花鼓的损坏(2K以内不可能会有很好的飞轮和花鼓),到时候可能又要一起换掉。倒不如先采用7段,在需要升级的时候,一次性使用一套整合式轴承花鼓(轴承概念:


轮组另外一样东西就是钢圈。现在比较常见的山地圈是单层、双层圈,还有刀圈和平圈,以及弓形圈。如何在这些圈子里面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呢?先从你的骑行习惯和体重来选择。如果体重比较大,140斤以上,即使你骑行都是公路,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你选择使用双层圈。如果体重小,但是你骑车的时候喜欢蹦蹦跳跳,而且经常有相对强度的越野,那么你还是需要一只双层圈。如果体重轻,骑行强度不大,可以选择单层圈。单层圈和双层圈的区别在于强度和价格,这个就不说了,大家都能看出来。至于刀圈,平圈,弓形圈,在2K以内能够使用到的效果不会差距太大,但是刀圈的纵向抗冲击能力比其他两种更强。关于圈子的更多的讨论,请参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的圈子大多数都存在一个撬胎难的问题,因为他的圈边设计得比其他的圈边的内侧要窄,因此使用低端太阳圈的车友最好要准备钢制撬胎棒,以备换胎时候使用。

飞轮、牙盘和链条

接着说传动系统。如果你在上面选择了7段,我们所要做的就很简单了。选择7段的车友一般都要升级到8、9段,那么按照你距离下次升级时间的长短,我们选择适合的飞轮。我们以年计算,一年左右升级的可以用台湾的DNP飞轮,30块一个。超过一年,采用SUNRACE或者SHIMANO的飞轮。7段的链条选择范围很大,KMC提供了很多可选的型号,这就要看经销商的货架有什么东西了。另外,选择飞轮的时候,要看清楚飞轮的齿数变化。对于那些力量比较大的车手和经常跑平地的车手,可以考虑选择齿数变化比较小的飞轮。因为我们骑行到一定时间以后会习惯某个速比,其结果就是在这个速比范围内的齿片我们经常使用,而其他的齿片则极少使用到。如果齿数变化过快,那么飞轮给我们的选择就少了,相对飞轮可以利用的齿片就少,这样可能造成一个飞轮某些齿片磨损严重,而一些齿片却还是崭新如故。选择一些齿片变化小的飞轮,可以延长飞轮使用的寿命。如果不是经常对付那种路面角度变化极大的环境,我们甚至可以考虑采用一组公路飞轮。


传动的另外一个大件是牙盘。这个零件相对有些讲究。首先,牙盘是一个比较耐磨的零件(但是不一定都很耐操,看情况),所以第一只牙盘可能会陪伴你好一段时间。按照骑行的需求,我们分为大力量和小力量。这里的力量指车手在骑行过程中将会施加给牙盘的力量。一般体重大的车手,特别是在站立骑行的时候,对牙盘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而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体重不大但是大腿力量强大的车手上。这时候牙盘的盘片、曲柄的钢性就直接影响到骑行的效果。比较硬的牙盘踩起来肯定比较顺,而比较软的牙盘,在踩踏的时候甚至可能发生形变。比较明显的就是最便宜的闪电牙盘,在站立蹬踏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牙盘的变形。不过对于1K左右的用户来说,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一下。如果闪电的确太软,那么就要调整其他零件的配置,购买SHIMANO的一些牙盘了。


和牙盘接触最大的是中轴。牙盘得以支撑就是依靠中轴。某些人吹嘘的740,大家不妨拆开看看它用的是什么中轴吧。分体中轴。而我们采用的全部都是一体式中轴。一体式中轴的强度和密封性和耐用性要比分体中轴来得强,同时重量上也有优势。如果不放心采用VP的中轴,那么还有SHIMANO的UN25之类低端的一体式中轴。这里不得不骂一下740,在我去年打工的一个月中,来换740中轴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而且740又有怪癖,必须使用长度超长的中轴,而标准情况下很少有那种中轴,可能是740的五通部分比较宽(不过好像不是所有的740车架都那么特殊,郁闷),而即使有的也是UN51之类的……如果以后又要换ISIS系统或者其他什么牙盘系统,又是一次浪费。说难听一点,开始玩车只能接受这个价位的爱好者又可以禁得起这样浪费几次呢?换成我,宁可将来维修费大一点,分摊成数次,即使投资大,也不会一时间让自己的日子难过。
拨链器

接下来选择前后拨。


这个价格内,前拨选择C050是不错的考虑,同时支持上拉和下拉(概念参看:)。前拨对车辆变速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而且不像后拨那样需要几乎完美的精准,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这类低端的前拨进行安装,而将资金提供给其他部分。不过,DEORE级别以下的前拨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使用时间久了,并且是经常变速以后,前拨会出现晃动,而且目前就我发现的,MC-18的前拨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但是都不影响使用,就是车辆震动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噪音。同时还要注意一下,C050级别一下的前拨,有的是不支持44T以上的牙盘的,最高仅能支持42T,比如TY系列的前拨就是这样的,这类前拨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牙盘用的是什么了。

接下来是后拨,后拨分为正向后拨和反向后拨,不过我们在这个价位中装车能够选择的基本不会有反向后拨(关于这两个概念,请查看:)目前在2k这个价位上能够接受的反向后拨只有C050,但是这个后拨太软,不适合训练用。一般这个价位可以采用的是Acera和Aluts的后拨。如果可能,一些车行还有老款的Alivio的后拨,这些都可以用。如果运气好,还有一些诸如DX之类的超级老后拨,价格不高,但是使用效果都还可以。这里可以注意一下,Alivio后拨标称是8S,但是实际可以使用到9S,它的结构和DEORE基本相同,可以说区别就在外形,因此性价比很高。Acera和Aluts后拨都是采用钢制结构,在表面发生磨损以后会生锈,要注意保养。其实很多后拨都能比标称档位多适应一个档位,所以购买的时候可以按照将来的打算进行选择。

指拨、手制、手制连拨

几个大件都完成了,下面是指拨/手制连拨。这里分一下概念,指拨单指独立的指拨系统(或者是转把,又成把变,sram的主打产品和shimano的轻便车系统都有),负责变速器的线路压力控制。而手制连拨还包括了手制,也就是刹车把。


AVID公司出品的手制,该公司的手制在业界以轻量和钢性出名。


Ok,开始回到我们的正题。以2k以内的预算,我们一般很难用到分体指拨和独立手制,基本都是使用shimano的联体指拨,其中以EF-28和EF29系统为主,即使是整车,也基本是配置这个级别的产品。原因是分体指拨和独立手指的价格加起来比联体的要高,尤其是指拨,基本是找不到什么好的产品。而那些相对比较好的,则价格就直逼一套手制连拨了。另外在7段的系统上,应该是找不到分体指拨。如果将来有考虑换油碟,建议考虑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EF28指拨,虽然是7段,但是通过一些diy,同样可以使用8段的飞轮,参看:。不过为了安全,一定要求一开始就上8段,那还是建议你多加50来块去装一套EF29或者EF28B。

刹车

再来说说刹车系统。如果前面的配置相对安排的比较好,可以选择性价比不错的RM420 v刹,如果投资不足,那么可以考虑一下颜豪的V刹,其做工不错,而且价格在¥50左右。至于一些人说用什么线碟,可以这么说,200块就有了,但是这种价格的东西使用过的人大概都会清楚是个什么样的效果。在有限的开支内,我们要做的是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上。目前各地的车商都有不少不同品牌的低价位V刹,包括740使用的那种级别的东西。价格就在40~50之间。
车首组件、座杆

接下来是另外影响骑行姿态的零件——车首把组,包括把立(又称龙头)和把横(直把/燕把)。根据车手的身高,我们首先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把立。把立的选择要考虑角度和长度。角度指把立的基部与水平面平行后,把立上仰的角度。作为山地车使用,一般从2~5度之间,根据车架和车手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选择角度的时候也同时考虑一下车首垫环的位置和距离,调整出最佳状态。而把立长度的选择,一方面影响操控性,一方面影响强度,一方面影响车手在车辆上的舒展度。我174.6公分的身高,采用16.5寸车架时候,使用110长的龙头,另外一辆车使用15寸车架,采用120长的龙头,目的是取得在车辆上的最佳伸展度,换取最好的骑行姿态,最后达到最佳的舒适度。而车友在购买组装车的时候就可以向车行提供这些数据,然后挑选合适自己的东西了。接下去一个是把横/燕把的选择。首先是这辆个到底选择哪个好呢?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辆中把对应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效果。我用来主攻平地的车辆采用的是58的直把+牛角,为了降低风阻和取得更多的骑行姿态;主攻越野的车辆采用的是80(经过裁减)的燕把,目的是取得更强的操控性。在选择直把/燕把的选择上,按照个人的喜好来定,没有绝对的限制。当然,如果你的肩宽比较大,尽量选择比你肩宽跨度更大一些的把,这样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舒适度。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比例都不相同,车架、龙头、把立的搭配,和个人的腿长、身长、臂长、肩宽都有关系,所以这里不能给出一个绝对的表格,需要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接下去的是座杆,这个本来不是什么话题,但是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如果你的车子需要将座垫拔得很高,那么你务必需要选择一只比较长得座杆,避免短座杆在拉得太高的时候超越安全线,将车架撬裂。

碗组
选择碗组,其实没有太多好选择的。如果考虑后期的使用,或者不换车架等等,我倒是建议你多投资一些,购买一只稍好的碗组,增加使用时间。30元的VP碗组可以用,但是寿命相对比较短。建议购买FSA的,虽然要100多,但是可以让你用上挺久的,只是价格基本会超标,因此顺带提过。

轮胎

轮胎,这是个挺有趣的东西,值得一提。由于价格问题,我们把范围控制在50元以内。首先,轮胎从大体上分,可以分为光头胎和齿钉胎(或者越野胎和高速胎),齿钉胎比较偏向越野,而光头胎比较偏向公路。当然,高手也可以用光头胎来越野。关于轮胎表面对骑行的影响,请看一下链接:,其中也有对不同轮胎的推荐。这里顺带说一下,如果使用了钢叉,而又时常越野的朋友,可以考虑使用2.1以上的宽胎,因为这种宽胎对震动的吸收能力比较大。而跑公路的车友,可以选择使用1.5以下的光头胎,这个宽度下的轮胎,气压比较高,对震动的传导比较敏感。处于1.5~1.9之间的轮胎,综合性比较强,可以应付大多数地面,所以个人比较喜欢使用这个区间内的东西。


余项

踏板,VP550的踏板使用得比较多,不建议采用30元一下的踏板。这类便宜的踏板选择不会太细,只要找到耐用的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过费心。


座垫,虽然不可能选择多好的东西,但是买座垫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你的承受能力,不是越软越好,重要的是你的身体能够适应。不要为了所谓的舒适购买过分宽大的座垫,因为在标准的骑行姿态下,它反而不能给你需要的舒适,反而会让你的大腿受到大量摩擦的痛苦。


线管,我主张采用相对好一些的线管,比如jagwire的套装。之所以这样选择,是考虑到后期的使用寿命和手感。


剩下的东西,就看之前你自己搭配零件剩下的资金了。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4:23
碟刹和V刹的区别
0 首先拍死的一个观点就是碟刹比V刹要好,要高档──似乎大部分对于运动自行车陌生新手往往认为碟刹一定比V刹要好, 我们听到过这样的话:“都2000多的车了,还没有碟刹”───这样的话真的让人哭笑不得,看看不论是国外的比赛还是国内的专业比赛,如果是晴天的比赛,V刹车还是占了大部分的,当然目前也有碟刹车增多的趋势,但是对于大部分休闲骑行和不参加业余级别比赛的车友的来说,V刹尤其是好些的V刹还是够用的,当然对于喜欢下坡,喜欢剧烈骑行,喜欢摆酷的车友碟刹还是合适的选择,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碟刹还是V刹的取舍本身我们还是建议顾客从使用的角度从自己的预算来选择更加合理一些。
1 先从设计上看看区别
碟刹是通过夹器(或者叫做卡钳)作用在固定在花鼓上的钢制盘片制动的;V刹是通过V刹夹器抱紧车圈来制动的,相对而言,车圈半径要比碟刹碟片半径大太多了,因此碟刹的制动力臂要小的多,因此理论上更加不容易抱死,抱死对于运动自行车的刹车要求来说是最基本的,但是不是越容易抱死越好--除非玩攀爬这样的要求立刻抱死的技巧性自行车运动。
1.1 重量
只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低价位的碟刹车要比V刹车车重800g到1kg左右,高档车差距要小些。单独列出重量,可以看出这对于骑行还是有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得不考虑。 2 工作特性上看区别
v刹的摩擦是橡胶混合物和车圈接触摩擦(一般说是铝合金车销工艺的边,低档的是抛磨的边,所谓的车边和抛边,车边的更好一些),一般制动效果还是很强劲的,除非在持续高速下坡,持续刹车,比如我们下到黄马岔路口的时候你用手摸一下车圈,也是非常烫,这样的温度下刹车的力道会有所减弱。温度越高,刹车效果也随之越下降得厉害。
碟刹是金属的盘片(一般是钢制的,高档的也有铝合金制的)和碟刹摩擦块儿之间摩擦来制动,这样的制动非常强劲了,和汽车和高档摩托车类似,特点是不受雨水和恶劣路况天气的影响, 因为碟刹摩擦块儿是金属烧结物,这样和钢片摩擦,即使是雨天,和有泥浆的情况下,工作情况依然良好,制动力下降虽然明显,但是要强于V刹的橡胶和铝合金车圈摩擦。还有就是因为碟刹盘片是钢制的,而且一般带孔,在持续下坡刹车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增加的衰减也比V刹车要好些。
3 从价格上说,所谓的性价比
如果是1000多元的车和2000多元的车 ,建议用V刹,几乎所有的有经验的人的说法都是:“低价位的碟刹还不如中等价位的V刹好用”,先来解释这句话,低档的碟刹价格在200多元到300多元,包括一些台湾品牌比如assess 亚色丝,promax等等,甚至包括shimano的475,495这样官方价格在500多元的碟刹,这些碟刹效果很一般,其中shimano的质量好些,但是手感非常硬。一般如果顾客要装碟刹,虽然这些碟刹山地情怀车行都有备货,但是一般我们推荐,除非是一定要摆cool的小孩就只有这么多钱财又要摆酷,也不得不卖,新装车的顾客很少推荐; V刹由于除了shimano以外可选择的品牌很多,所以很容易达到中档刹车效果耳化不了多少钱财,比如非常经典的Avid FR5 双面浮雕刹把+ shimano M430刹车夹器, 这样的一台套车的刹车的价格不过247元,但是手感要远远比上面的那些碟刹系统要好太多太多太多,如果再多些预算,同样的avid fr5 刹把,但是配合avid 的sd7 的高档v刹(简装刹车块儿版本的在300元,精装的380元,这已经是性能非常好的V刹了) ,这样整个刹车系统花费价格不过400多元,但是已经属于高档刹车系统,不用再升级了,当然也可以选择avid 的刹把加上shimano 老款的Lx级别的V刹配合使用, 当然shimano高档V刹官方价格昂贵,所以老款的LX 还是这里比较划算的,而且刹车力道比较大,这些搭配都很好。反观同价位的碟刹系统:比如我们常见的shimano EF 29,EF35,EF50系列的手闸联播如果配合shimano 475碟刹───这样的化的钱官方价格680元,山地情怀车行售价在540元(装车打折前)依然是一塌糊涂,手感非常硬,一趟山路下来可以捏的手发酸,车行在日常的维修中遇到许多这样搭配的顾客,遇到这样的车友升级往往代价比较大,痛苦啊。
如果是2000到3000多元的车装碟刹要从容一些(好的碟刹花鼓也很重要,不过这牵扯到行走系统的问题了),我们推荐的入门级别的碟刹也就是所谓性价比好的碟刹比如hayes 的2004one 黑色版本、hayes 的mx2、Avid 的BB5 ,前者价格在520元,后者价格在620元, 这两家专门做碟刹的公司的产品还是很严谨的,手感可以接受,当然比如Avid
的BB 7 碟刹手感还是差了一大节儿,但是质量稳定,手感力道控制还是很清晰的碟刹感觉的,再加上稍微好些的碟刹花鼓,整车价位在3k以上比较理想,当然更加高档的碟刹,比如再往上的价位的avid的BB7 的线碟,shimano deore 的525的油碟,都是不错的选择。 4 总结性的从实际选购新车和升级刹车系统上说
对于年轻人,肯定要在山里骑行山路的,而且预算到位的,可以选择碟刹,如果预算在1k到2k多,还是V刹实惠些, 毕竟总的预算在哪里,拆了东墙补西墙,对吧?如果一开始觉得以后就用碟刹就把花鼓选对,否则以后升级麻烦啊!
对于女生和老人和休闲骑行的人,V刹更合适些,重量轻,维护方便。
对于升级来说要从原车的配置和价格上总体考虑, 许多人说想化些钱,升级一下刹车系统,“给我换给碟刹!”──后来发现花鼓,车架,前*,等等都要换, 唉──代价太大了, 退而求其次,还是少化些钱财,200,300元, 换套中档的V刹, 很不错了。

碟刹的知识
碟刹的知识行车剎车由鼓式、轮圈式到碟剎式,与时俱进。碟剎的使用愈来愈普及,而剎车这种安全、保命装置,没有失败的权利。我们意在认识碟剎,不在论断、区别好坏。选择及采用何种系统,应是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骑乘方式、需求、预算等的衡量,各取所需,各有所用。
机械式或油压式Mechanic or Hydraulic (Actuated)
依剎车作动的方式区分,或说以作动剎车片夹持碟盘的介质来分,一是剎车线,一是油。
机械式碟剎,靠剎车线的拉力让卡钳内的剎车片磨擦并夹住碟盘,产生剎车效果。油压式,以油液为介质,拉剎车把乃作动里面的活塞压缩油液,压力从油管直通卡钳,从而推动卡钳内的活塞,带动剎车片夹持碟盘。机械式碟剎有其兼容上的便利性,一般的V型剎车把就可以通用。油压碟剎的剎车把、油管及卡钳是完整配合的一组产品,自然和传统缆线作动的剎车没有共通的交集。有些碟剎厂商设计了半机械、半油压碟剎(semi-hydraulic),这个中间路线产品维持油压卡钳,依旧靠缆线拉力,但作动的是在卡钳部位的压缩活塞。油压碟剎好处在于剎车输出力道是人手部施力的好几倍,属于四两拨千斤型的敏锐的剎车力道。密封属性,低保养度。油压碟剎在汽机车上的运用十分成熟,到了吹毛求疵的自行车,却牵涉许多技术难题,看似简单的自行车,其实不好搞定。不过,油压碟剎的剎车把上有储油壶(reservoir),所以体积比较大,在许多零件寸土必争的车把手上争地盘,要注意和STI类的变速拉柄,及Grip shifting旋转式变速手把的兼容性问题。传统的轮圈剎车也有油压式的,猜猜看?Magura HS11、33、66就是。 而靠缆线拉动机械原理的碟剎,可能会因线本身的长度、弹性,和外壳磨擦等种种因素,而流失了剎车力道。遇上潮湿、下雨天,剎车常常伴随着尖叫声,有些车友的背脊会痒起来。
TIPS:有些人习惯把车子两轮朝天倒放,若是装油压碟剎,油壶内的空气、瓦斯可能跑到油管里去,影响剎车力道。养成骑车前试剎车的习惯。

开放式或封闭式系统 Open or Closed system
油压碟剎内部构造争论比较多,从开放和封闭式系统谈起,最大的重点在─油会热胀冷缩!
油压系统碟剎,油若遇热,尤其是在大热天里持续剎车,膨胀得过头了,正好把剎车片往外推,可能就会磨到、拖拉,甚至咬死! 所谓开放式(油压)系统,针对油的热胀冷缩特性,特别在剎车把位置的油壶设计了一个油阀和预留空间,以容纳油热胀时增加的体积,还能让剎车油回流,以便补偿剎皮的磨耗。 而封闭式系统,剎车块和活塞及油隔绝,让油的热胀不会把剎车片向外推得太夸张,所以用的油得特别小心(一般会用矿物油)。剎车片会磨损,所以封闭式系统的碟剎,油壶都会有敏锐度的调整装置。
TIPS:油膨胀致卡钳咬死碟盘,自做主张地「放掉一些油就好了」,绝对不是解决之道,反而可能自讨剎车失灵的危险!送回车店体检一下比较稳当。

矿物油或DOT标准用油
Mineral oil or Dot-approved(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brake fluids
DOT-3或DOT-4是汽机车碟剎专用的剎车油,成份就是要克服热胀冷缩特性。剎车时磨擦产生的温度很高,可以让油沸腾、蒸发进而产生瓦斯。问题在于瓦斯比油容易压缩,这时拉动剎车把,压缩的只是瓦斯泡泡,根本推不动活塞/剎车片,以致剎车失效,或力道大失!而DOT-3及DOT-4的沸点比矿物油低,有毒、有腐蚀性,可以溶化烤漆,好处是会吸收水份,连油壶内的水蒸气都可以吃掉。油里面如果含有水份,沸点会降低。而Cannondale的Coda碟剎油,说是美国太空总署开发的特殊配方油,连火箭发射时的高温都不怕了,何况自行车剎车! Magura最早开始使用矿物油。它的成份很纯,虽无毒,却也不会吸收水分,洗不掉油漆。优点是用久了或着遇到高温,剎车力道不会有所减损。剎车油要定期更换,DOT油因为会吸收水分,一般建议一年换一次。矿物油不用那么快就换新,但一旦感到压感有点疲软时,先检查一下,也许到了该换油的时候了。
TIPS:说明书或油壶上通常会注明使用的油液,DIY族换油时,请千万不要把这两种油搞错了或混合着用。DOT油会腐蚀矿物油系统的油封,反之亦然。Hayes油压碟剎用的DOT油。Magura系统使用矿物油。

浮动式卡钳或固定式卡钳Floating Mounting or Fixed Caliper
碟剎卡钳有两种,一种固定得死死的,另一种卡钳装上车架或前叉后,却还可以活动,一般是横向滑移。在自行车碟剎发展过程里,形成两派理论。浮动式卡钳固定方式「可以横向滑移」的设计,和单边作动碟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息息相关。不过它有它的好处,比如说车架、前叉有公差问题,甚至连组座上的涂装的厚薄,都会影响碟盘和剎车片间的精准,所以常常依赖垫片(washer/spacer)来补救、校正。有些浮动式卡钳就特别强调具有校正碟盘及剎车块平行、平贴的效果,而且不用担心公差问题。
TIPS:车架及前叉的碟剎座的烤漆,一般在组装碟剎时都会锉刮掉,因为它的厚薄也会形成组装公差。不过请小心处理,以免伤到金属平整度,反而弄巧成拙。

单边作动或双边作动Single-sided or Dual Actuated
单边作动及双边作动、制动,不尽然单一存在于油压或机械式碟剎,但机械式碟剎多半为单边作动。单边作动,也就是只有一边活塞会外推剎车片施压、磨擦于碟盘,另一边的剎车片则以逸待劳地,等对面的弟兄把碟盘推过来,让两边都产生磨合作用。也因而出现了浮动式及固定式卡钳两派理论。 双边作动,自然是指卡钳内有两两相对的活塞,让剎车片从两边一起夹持碟盘。目前,碟剎卡钳的活塞数有1个(单边作动)、2个(一对)、4个(两对),最多到6个(三对),活塞数目不一定等于剎车片数目,因为有的是一边有两个活塞,却是一片长形剎车块;2个剎车块也不一定是双边夹持,因为可能是单边作动式。如Magura Gustav M就是单边作动,你看它的活塞、剎车片有几个?双边作动的机械式碟剎多半是台湾厂商的杰作,如RST、申劦、钟赢。但新面孔盈集公司,则做出了「单驱、双边夹持」的Winzip M1。
TIPS:简易测试:组好碟剎或购买组配碟剎的车子,车停好,手试拉剎把,眼睛盯着碟盘及剎车片,观察夹合情形,尤其是单边作动系统,碟盘被推折的距离是否太明显、是否偏摆?

金属或有机材质剎车片metallic or Organic Pads
不同成份、材质的剎车片,有不同的磨擦系数。
有机材质剎车片由Kevlar混合玻璃纤维等制成,没有掺任何金属粉末。可以有很强的剎车力没错,但在高温和潮湿状况下,力道减损比含金属配方的剎车片剧烈。好处在于这种剎车片不会导热,比较不用担心油热膨胀效应,因此在封闭式油压系统使用,十分理想。而金属成份剎车片,大部分里面都含铜或铁粉末,比较耐磨,也比较不怕灰尘和泥巴影响剎车力。但是传热效果太好,自然适用于开放式油压系统。碟盘和内外剎车片之间,一般都强调要平行、相等间距,组装时也都会仔细校正,以达到两边同步、等力夹合的理想作动模式。这方面偏重双边作动卡钳原理。而有些浮动式卡钳单边作动式碟剎,碟盘是比较靠近固定的、非活动边的剎车片,甚至微微接触,车轮并非静空旋转,有磨擦声,也被指无形中减损车速。
TIPS:新碟剎的碟盘和剎车片之间必须有一段磨合期。有了新碟剎就想试试它的犀利性,有点危险。

碟盘Rotor or Disc
碟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受折磨,十足的苦情角色。材质多为不锈钢,有些厂商做铝合金碟盘,说散热效果比较好,也有人做钛及carbon的。碟盘必须搭配「碟剎花鼓」,一般传统轮圈剎车要换为碟剎,只有「整组」汰换,或是用特殊转接器。花鼓和碟盘的兼容性也许也要留意。标准碟盘有6个螺丝固定孔,早期有4孔式,现在的Cannondale Coda仍延用,意大利的Formula也还有;英国的Hope则是5孔式,但也有随俗的通用6孔式。德国的Bees则非螺丝锁固,反而有点像「梅花牙」式或如棘轮式固定,只有自家花鼓堪用。碟盘的直径大小也未标准化,160mm最普遍,Hope有小到130及145mm的。原则上,愈激烈的骑乘使用的车种,碟盘愈大,因为剎车力道愈大,而且通常前大后小,要不就前后一样大。
TIPS:平时把碟盘上的尘土拂拭干净就好,讲究点用酒精擦拭;润滑保养时,碟盘避免沾上油,滑溜溜,不是剎车所希望的。


关于碟刹的调教

碟片上轴最好用螺纹处有胶层的连接螺栓。别小看这层胶。能起到接近弹簧垫圈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抖动导致的螺栓脱出。没有配这种小螺栓的也可自己适量在螺纹处点上点玻璃胶。

液压钳上架前,先把双轴从前叉、车架上放松一次,自然垂直的状态下紧固。这样可保证碟刹安装后因某些原因(如打包坐车或运输)拆卸轮组时方便校正归位。碟刹钳上架后先不要上紧连接螺栓,在连接处放松状态下轻握手泵(油压闸把)然后轻轻晃动下面的碟刹钳使其自然的顺应碟片方向不要松手,然后紧握手泵,固定碟刹钳。

安装好后,大部分碟刹的间隙都很小,穿入碟片后碟片左右仅有不足0.5毫米的空隙(这已经算是大的了),很多都只有0.1毫米或干脆贴在盘片上,新装碰到这样也是正常不要惊慌。通过手泵的力矩调节螺丝把手泵调到很软的位置,反复压手泵多次。让油路中的气泡慢慢带出到手泵中的储油槽(用于补充油路中的刹车油的备用装置)。一般要反复个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才会有效果。如果还不行那就只能拆手泵上的储油槽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储油槽没有通气孔的款式上)。注意妥善保存好卸下的小螺丝。各种碟刹虽然都不一样,但原理相同,细心点没啥难的。拆开后注意不要漏油或尽量不要漏的太多,然后在储油槽暴露状态继续反复压手泵(这回要慢的了,快了会喷油)。不要担心溅出的油,既然是储油装置不用非得要灌满油,留下满腔的4/5就够了。如果看到有小碎气泡慢慢出来就说明厂家装配的时候并没有排空空气或测试。经过这番折腾后你会发现下面的碟刹钳与盘片空隙加大了,一般都会顺畅通过磨片了。然后小心装回储油槽的盖。擦拭、再检查连接螺丝。确认无误后就行了。

液压油是可以用摩托或汽车的DOT3、DOT4等替换的,并无大的影响。没必要换碟刹系统贵很多的原装刹车油。不要担心,这种刹车结构总体上适应性很强。只是在磨片与碟片的间隙上比较难调!(每次调节总是感叹,太精密了!自行车的油碟可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油压刹车系统了)

如果磨片与碟片还是有轻微接触,转动车轮后摩擦力、阻力基本上可以接受也算正常。随着骑行会越来越好。要不说怎么有“走合”这说呢?

如果还是很紧,那八成是产品质量问题了。请完全放油检查或退换(新品)。还有要检查的是你的车架和前叉的碟刹座,轴向是否正确(是否经历过碰撞、变形)。总之就是毛病了,好的碟刹系统和好的架构之间不会有这种问题,毕竟是国际标准。

想提高刹车性能就要多多磨合,不要怕磨片损失(微乎其微,有的刹车玩报废了,磨片都还有),新车骑行时可轻微带点刹车尽快磨合盘片,争取早日把钢盘“开”出来。

还有一招能令碟刹系统更加有效,换大直径的盘片!(别打我,我知道是废话)。


另外给大家点指标:

我曾经与搞机械加工生意的哥们一起将我的碟刹拆散测绘过。然后在给他供货的厂家算过成本,完整的一套(前后)的双面油压刹车+手泵+油路+盘片成本价是90多(含加工费),那种在手刹上表面亚光铝本色的漂亮小铝板手成本仅5毛。盘片要用激光切。各种模具费(钢体、制手、橡胶件、弹簧件、油管、盘片的加工都要相应的模具)也不算贵。要5万多,但一万套的量可以免模具费。要负担模具费的一千套(厂子最少要生产一千套,人家每套的加工费仅仅算到10元)的价钱应该不到200!!!

我们不一定会去做这一行,但可以预测,碟刹未来会很廉价,尤其是台湾在内地分厂的产品。所以不用太在意现在的产品。只要正确使用很难坏的。


自行车零件的等级划分
A SHIMANO
日本自行车零件大厂,横跨登山车、公路车及一般休闲车款。公路车的搭配完整度较高,在登山车与休闲车种中,零件时有混合的情形,多半会将后变速器升等来提升使用效果。
等级排行为:
MTB: XTR、DEORE XT、DEORE LX、DEORE、ALIVIO、ACERA、ALTUS、TOURNEY(TY)
ROADURA-ACE、ULTEGRA、105、TIAGRA、SORA
COMFORT:C900、T400、T300、C201、C101、C050
B SRAM零件组的后起之秀,主要生产登山车机休闲车的整组零件,其登山车部分以X.0为最高级,等级排行为:X.0,9.0,7.0,5.0,4.0,3.0。
C CAMPAGNOLO意大利专精于公路车及竞速车的老厂,变速器及快拆都是第一代的CAMPAGNOLO所发明的,专精于铝合金材质锻造技术的CAMPAGNOLO其高等级的产品被车迷们如同艺术品般的收藏,但少见于成车搭配。等级排行为:RECORD, CHORUS, CENTAUR, VELOCE, MIRAGE, XENON。
D ROCK SHOX从入门越野到到竞赛下坡,ROCK SHOX的全系列产品线相当多样,讲求轻量的ROCK SHOX也是量产第一支避震前叉的专业避震前叉公司。
种类 等级
PSYLO RACE, SL, XC, C
SID RACE CARBON, RACE TITANIUM, SL
DUKE RACE, SL, XC, C
JUDY SL, XC, C, TT
BOXXER

钢线长度计算器(测试版)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6:14
自行车装车和品牌成车的区别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两种自行车的消费方式,一种是购买品牌成车,另外一种则是DIY自行车,就象装配电脑一样把各种零

  件自己组合起来装成一部个性化十足的车子。
   那么品牌车和自己装车有什么区别呢?
   1、方便性:
   购买品牌车相对方便,不需要消费者对车子有足够的认识,只要样式、价钱、试乘满意,就可以买走。而且同一个型

  号的车子通常都会有全国统一的价格。
   而自己装车的方便程度则刚好相反,要求消费者对自行车要有一定的认知。因为不同的配置,不同的要求最后会使得

  车子在样式和价钱上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
   2、人车协调性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人和机械相配合的一种运动,人车协调才能把人的体力最大限度的通过机械发挥出来。因此人车的

  协调是自行车运动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和我们日常穿鞋、穿衣的道理是一样的,40号的脚最理想就是穿 40号的鞋子,40号

  的脚去穿41、乃至39号的鞋都会因为太大或太小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最被刚开始接触自行车运动的消费者忽略的一点,很

  多人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车子的质量号就一切OK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尺寸的问题。身高160mm的个子该和180mm的个头

  骑的同样尺寸的自行车不可能是科学的。)
   为了符合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品牌车通常都会给车子装配统一的尺寸和相同的配置,同一型号的自行车的车架的尺寸

  通常是一样的,或者只有一两个较少的尺寸。品牌车厂家目前还不能按照消费者的身材生产出不同大小的自行车。
   于是车子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化型号生产出来了,人却不能长成一样的标准化型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的消费者在参与自

  行车运动一段时间以后,拿原先购买的品牌车去升级、去改造否则会感到骑行不舒服,或干脆放弃这项运动转而认为骑自行车

  会造成腰酸背疼。毕竟刚好长得符合厂家生产尺寸的人是少数。(注意:如果你骑车后真的觉得腰酸背疼,哪你的车子很有可

  能就是不适合你,适合你的车子不会出现腰酸背疼的情况。)
   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装车的行业。按照自己的身高、体重、要求、喜好、装一辆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自行车,正在成

  为自行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3、个性化
   装车的个性化远远的高于品牌成车。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以山地车为例,有的人非常注重车子的颜色

  搭配、而有的重视前叉避震的润滑、有的看重变速系统、有的要求轮胎的抓他性好、有的注重 V刹还是碟刹……等等,这些都

  是品牌成车所无法提供的。
   4、零件匹配性
   为了能让尽可能多的零配件相互匹配,装车市场上流通的配件基本都符合通用的尺寸。而品牌成车有时出于节省成本或

  某种目的会装上一些非通用的尺寸的配件,最后造成车子升级的困难,或不得不继续选择该品牌的配件。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6:44
自行车快拆使用要点为了运输和安装方便,现在很多自行车上都使用了快拆拉杆
拉杆轴是一种凸轮结构,依靠扳把的转动来达到紧固车轮的目的,而不是依靠螺丝那样的螺纹旋紧
拉杆轴是意大利 Tulio Campagnolo发明的,它是一种凸轮结构,当拉杆两侧的螺母于车架、前叉达到合适位置的时候,你就可以转动扳把,把扳在open状态的时候,凸轮处于直径最小的状态,当你转动扳把到colse状态的时候,凸轮处于直径最大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锁紧你的车轮了。

很多不知道这样的结构的人,都会以为他是传统的螺纹紧固结构,就会象拧螺丝一样,把他拧紧,这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扳把的转动,在紧固的时候掌握好力道也是很重要的,力量大了,就会损伤拉杆,力量小了,也会有安全隐患,力道如何掌控?如果合适的话,你在扳动拉杆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富有较强的弹力,那末就可以了,如果你掌握不好,可以自己调节拉杆一侧的螺母来做测试,找感觉!栏杆的位置,原则:拉杆紧固后方向超后或地面,防止骑行过程中,剐蹭异物,这也是为了安全!快拆的松紧和车轮的转动没有关系,不必担心!你需要担心的是你是否正确的使用了!
正规的检验标准就是:抬起前轮。用手向地面方向击打前轮,如果车轮没有脱落或位移,就可以了,后轮可以朝向中轴方向击打。

补充说明:扳把的转动不是轴向的,而是径向的,也就是说锁紧的时候把地面看成X轴,车如果是垂直于X轴的方向,也就是说正常立于地面上,车的方向就是Y轴,扳把在锁紧的时候,应该是从X轴到Y轴的转动,而不是X轴的轴向转动,这种轴象转动就是我们通常的罗文旋紧方向.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7:19
上下坡骑行技术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 术。平路上比赛时水平接近的运动员之间,很难摆脱对手, 然而通过坡路骑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摆脱。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 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 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 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 和技术的发挥。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运动员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 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运动员身体和车子要尽量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运动员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人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7:55
户外自行车运动,对伤害要及早防备运动就有可能受到伤害,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主要的运动伤害有抽筋和脱水,如何应对它们,

  抽筋表明运动量过大了


  运动伤害里,最普遍的现象——抽筋。抽筋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热身不够

  最典型发生的运动,就是游泳。其预防就是热身操及渐近水温。当身体的体温和外界的温度相差7℃以上,而且突然接触时,就会发生抽筋。

  2.缺钠

  最典型常发生的地点,就是洗桑拿。大量的流汗,却只喝水,容易造成体内钾钠不平衡,引起抽筋的现象。人体内的生化作用,钾的作用是使肌肉收缩,而钠是放松。如果缺钠的平衡,肌肉只有收缩。运动当中,补充水分之同时,能补充钠(盐分)以及电解水,使体内钾钠平衡。如骑车有抽筋的现象,可尝试这样处理。手臂抽筋时,轻轻拉直。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小腿抽筋时,轻轻拉直脚板成直角。大腿前面抽筋时,轻轻用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大腿后抽筋时,轻轻将腿拉直。

  抽筋就是身体在警告我们,现时的运动量,已超过我们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运动量不够,还要多加练习。


  脱水了别单纯补充清水

  夏季运动都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虽然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

  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ml~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ml~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ml~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8:32
单车发烧友必看(装备,骑行及安全)我是准自行车发烧友,骑车可以带给人活力与激情,还可以保护环境.下面我就说说单车发烧友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买车

1、
先给自己定个位,想“健身”还是想”发烧”?想健身只要不是那种强度和质量都难以保证的菜车就可以了。想发烧那么起步就要高一点,2000-3000的入门车。也不是车价2000-3000就是理想的车。不论公路还是山地,车架和变速系统是关键,夹器(刹车)也非常重要。对于山地车,碟刹要优于“V”型夹器;对于公路车,手变的档次比高些. 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升级。
2、特别关照各位,你们的车轮最好是快拆系统,原因很简单----------好补胎。
3、如果你的车在1000元以内,各位车友,我以为除了夹器外,您别瞎花钱了。
4、买车要买适合自己身材骑行的车架,不要身材不高买个大车架呀。

二.买其他装备
1,头盔是必要的,在有的国家,骑车不带头盔是违法的,我就经常带头盔,吸引眼球一片.

2,车灯也是重要的,晚上骑车一定要开车灯,现在交通事故太多了.

3.骑行手套,一双好的骑行手套可以保护您的双手

4.骑行服.骑行裤可以保护您的那个重要的地方,要骑车也要健康.

5.骑行背包.很帖身透气的,可以保证您长途骑行背不疼.

6.运动水壶,买轻质的,生命不能够没有水.

三、骑车技术与安全
正确的乘车姿势是安全之母:乘车的姿势,是由骑士与单车之接触点(把手、座垫、脚踏板)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然而姿势又与骑士的身高尺寸有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單車的乘騎姿勢,不但決定筋肉收縮運動的效率,同時決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縱把手與剎車。所以說,正確的乘騎姿勢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條述說安全的乘騎技術:

所以单车的乘骑交姿势,不但决定筋肉收缩运动的效率,同时决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纵把手与刹车。所以说,正确的乘骑姿势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条述说安全的乘骑技术:

1.三点调整法:
是综合单车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及安全驾驶等三项原则而成。

a.调整座垫<高低>位置:以<脚跟>将踏板往下踩,能使下肢的各关节肌肉圆滑收缩运动,同时以脚稍微伸直为原则。



b.调整座垫<前后>位置:将踏板位置踩至斜45度处,然后调整座垫前后,以能配合脚之筋力最大出力位置为原则,从膝盖中心之垂直线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


c.调整把手的前后与高低:把手的高度,大抵下,上翘型把手约比座垫高出3~5公分,平型把手则与座垫等高。下弯型跑车其上面则与座垫等高。调整后,须注意把手方向再锁紧。

d.正确乘车姿势,上半身稍前倾,手肘稍弯曲,成正三角形。

2.座垫的坐法:
类似骑马姿势,将体重分散于把手上与踏板上,不可将全部体重置于座垫上面,以防止臀部的疼痛。

3.踩踏的技巧:
脚的位置以鞋长前面1/3处,落在踏板正中央为最适当。脚的活动必须与单车的中心线平等,张得太开或太窄,踩踏的效率会减弱。速度要保持均速,否则容易疲劳。特别注意,后半部的勾拉动作,将踏板勾起来。

4.变速的技术:
变速装置是<减速>,而不是加速,是求脚踏回转数的一定,以免除因出力不均而产生的疲劳。所以变速是为更省力更舒适而设计。

变速的时机为,上坡、下坡、路面凹凸不平、逆风以及疲劳的时候。也可以说当踩踏感觉吃力时,即为变速的时机。

5.刹车技术…行驶中最重要的一环:

a.紧急刹车的技术:大家都知道紧急刹车的原则是先刹后刹车器,但紧急情况时,谁都会前后一起刹。如果减速太快,人往往会被往前抛。为防止这种危险情况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将臀部往后推的习惯,同时先刹后刹车器。如果有充分的距离,用<断断续续>的刹车方式,将速度慢下来。尤其在雨天或细石路或下坡,更须如此。行车当中,要随时提醒自己<路况>与<刹车距离>的关系。

b.控制速度:特别在下坡的转变之际,一定要在转弯之前,控制车速,以为防止我们冲出而超越道路的中心线或被离心力拽出路面的危险。

6.爬坡的技术:
爬坡的时候,只光用脚力踩踏,会倍感辛苦,其解决的技术有三:

a.变速:将后飞轮逐渐往大的齿盘移动或前方的大齿盘移往小的齿盘(链条往内侧移动就是变轻),以自己感到最适当为原则。

b.运用上半身的力量:握住下弯跑车型把手的下方,腰稍往后移,握往把手往胸前用力拉,踏板往前踩,如此可以很自然的运用到上半身的筋肉群,减少上坡的辛苦,不要将腰离开座垫踩踏,因为如此,会很容易疲劳,尤其是长坡。最好使用2呼1吸的呼吸法,以补充大量的氧气。

72克味精和盐
2007-2-07 17:39:17
V刹的调整方法首先选好的刹车线,外线要那种里面有一层朔料的那种,一般的SIHMANO的都有,内线的要质量最好的。接着是手刹的部分,这个有研究了!性能大家可以参考SHIMANO的BL-M510,这个510可以说是极品了,100元左右的价格,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用久了刹把会松,真是美中不足。以上的这些选好了,就为你的V刹做好了准备。

重要的东西出来了,但是选V刹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看价格就可以决定。一般那些40元左右的V刹最好别用来玩攀爬,首先是性能很不好,它的转动方式有些是直接和车架的制座钉摩擦的,用久了还对制座钉不好,大家买的时候要看好,好一点的一般都是有一个转动座的,转动的时候是和这个座直接摩擦的,对制座钉没有影响。大家也可以参考SHIMANO的BR-M330,或者M600。这些V刹是有转动座的。特别是M600,我极力推荐大家使用。一些便宜的V刹还有一些缺点,那就是V刹臂比较软,这样刹起车来自然没有什么好效果。选择好了V刹,现在要做的就是安上去了。V刹想要很好的效果的话,就必须使用加强片,也许这个东西大家也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但如果车架的后插很硬的话(用CNC切割的接口),可以不用加强片。现在说说刹车皮的选择,市面上性能比较好的刹车皮我认为是那种陋野的,比如PROMAX的2元一颗的那种,它的效果在这种调法下,性能非常的好!这类刹车皮的质感是比较硬的,质感硬的刹车皮用沥青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并且也不容易把沥青沫去,很好。并不是说一些XT的刹车皮效果不好,而是这些陋野的刹车皮比它的效果更加好,价格又便宜,所以我选择它。还有的是类似透明刹车皮的那种,包括透明的和一种黄色的,磨圈后用它们效果也是很好的,并且防水!

装后先不要装上刹车皮,先刹车看看个个地方是不是都很顺畅,最主要的就是放油的问题,刹车线中不要忘了放油哦。记住:刹车线中绝对不能放“黄油”,要放润滑油。(黄油就是轴承油,粘力巨大。用在刹车线会有碍刹车线的拉动)感觉很好的话,可以装上刹车皮了。刹车皮的螺丝也要放一些油,这样可以方便调整。最后的调整现在开始了。

首先将刹车皮的螺丝扭松,直到刹车皮可以自由活动为止。现在按动V刹臂,使刹车皮和车圈正好接触,注意不能按得太用力。这时按着V刹,可以轻轻的将刹车皮的螺丝扭紧(不能太紧),然后反复的推动V刹臂几次,看看是不是刹车皮的面和车圈接触很好,不平的话将刹车皮的螺丝放松了重新调整。直到接触面很平就可以了,一定要很平,没有任何的空隙为止。这样就可以把刹车皮的螺丝扭紧了,扭的时候要注意,一边手要定着刹车皮,另外一边扭螺丝,扭的时候不要使刹车皮也一起动,这里要看好了!用力扭,直到扭不动为止。另外一边也是这样来调,调好的话,用力刹车的时候会听见很大声的硬物相撞的声音,pengpeng的声音的话就对了,而且感觉手感是很硬的。要是没有这些现象,证明你没有调好,只好再来一次了!可以的话,现在要调整的是弹簧的弹力了,大家观察一下,有一颗很小的螺丝在转动座那里的,扭扭使它两边的弹性相等,并且当轮子转动的时候不和刹车皮摩擦就可以了,调的时候弹力应该调大一些,因为到后面是要涂沥青的,为了避免这种有粘性的东西把车圈于刹车皮粘在一起,就必须这样。现在可以告诉你,你的刹车已经很棒了,剩下最后的使用技巧了……

到路上或者楼顶找一些沥青,沥青是什么?它是石油的最后产物,黑色的,加热可以熔化,冷的时候可以凝结。我们找到的都是块状的。这个小东西是用来抹在车圈上增加车圈于刹车皮的制动力的,划在车圈上的话是大约每隔2厘米划一条线,我一般都是划一边的,要是你认为有必要,就划两边吧。现在可以骑上车去试试了,刹一下车,是不是吓你一跳?如果你用的是透明刹车皮和我说的那种黄色的话,就不能涂沥青了,而是要磨车圈。找一台打磨机,把刹车的那个面打磨到粗燥就可以了,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磨坏车圈。磨出的效果应该是垂直向内的凹凸道,注意的是别的刹车皮是不能磨车圈使用的哦。这样,就完成了调V刹的工作了!

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刹车用久了,刹车皮会在车圈上面留下粉末,这样刹车效果就不好了,解决的方法是用洗衣粉洗车圈和刹车皮。(2)好的刹车外线可以不放油,如果你买的是SHIMANO的刹车外线,可以考虑先不放油,如果实在是效果不好,再考虑放。

看看你的刹车,以后别人用你车的时候要提醒他--小心不要乱刹车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17: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后在家确实比较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2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12: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饿,好多东西还真不知道,看来要好好研究一下才可以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2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后  自己好好看看 尤其是看 把组 !      好好看看 啊   要买就买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2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后,伤好了没啊?看来在家闲坏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芜湖单车网 ( 皖ICP备11018398号 )

GMT+8, 2024-5-2 15:02 , Processed in 0.05309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